第4章

回到家,果然迎来我母亲小心翼翼的探询目光。

“薇薇,这次……怎么样?听你姨妈说,小周人挺老实的,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说了以后都听你的……”母亲一边摆碗筷,一边观察着我的脸色。

若是前世,我必定会烦躁地打断她,抱怨那半根吃剩的油条,然后引发一场关于“挑剔”和“年纪”的争吵。

但今天,我只是平静地坐下,甚至给自己夹了一筷子菜。

“嗯,见了。”我语气平淡,“人看着是挺老实。”

母亲眼睛一亮,像是久旱逢甘霖:“真的?那你觉得……”

“可以先接触看看。”我打断她,不想多谈,“妈,我累了,吃饭吧。”

母亲张了张嘴,似乎还想问那半根油条的事(介绍人肯定跟她通过气了),但看我脸色疲惫,终究没再追问,只是喜形于色地给我夹菜:“好好好,接触看看,不着急,慢慢了解!来来,多吃点,看你瘦的。”

看着母亲那因为一丝渺茫希望而焕发出光彩的脸,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上辈子,他们到死都以为给我找了个好归宿,满怀欣慰地喝下那杯毒酒。

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他们沾惹上一丝一毫的危险。

周铭的行动模式,和前世几乎分毫不差。

第二天一早,我的手机就收到了他的微信问候,不温不火,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之后几天,亦是如此,早晚安,偶尔分享一些看似有趣的链接,绝不过分热情,也绝不冷场,充分展现着他所谓的“尊重”和“分寸感”。

我知道,他在等我主动。等我这个“高龄剩女”,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碰到一个“正常”男人,应该表现出来的“珍惜”和“主动”。

我配合着他的节奏,回复得礼貌而克制,偶尔流露出一点恰到好处的软弱和对他“理解”的感激。果然,一周后,他提出了第二次见面邀请。

地点是他选的一家普通家常菜馆,价格实惠,环境嘈杂,符合他“会过日子”的人设。饭桌上,他再次提到了那半根油条。

“上次带的油条,你还喜欢吗?”他状似无意地问,“我妈还念叨,说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

我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抬起眼,眼中适时地蒙上一层水雾,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哽咽:“周铭……谢谢你,还有阿姨。我……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被人这样惦记过了。”

我低下头,用纸巾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角:“你知道的,我相亲这么多次,很多人都觉得我要求高,不好相处。只有你……只有你和阿姨,不嫌弃我,还把我当自己人看待。那半根油条,我……我真的很感动。”

这番表演,我自己都快吐了。

但效果是显著的。

周铭显然被我这“真情流露”打动了(或者说,是被我这番“认命”和“感恩戴德”的态度取悦了)。

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语气更加温和:“说什么傻话。以后……会对你好好的。”

“以后”这个词,他说得意味深长。

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之后的日子,我扮演着一个逐渐被“感化”,卸下心防的恨嫁女。

我开始接受他一些廉价的“好意”,比如公司楼下买的廉价奶茶,水果店打折处理的水果。每次,我都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