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一愣,随即大笑:“有我在,谁能动太师分毫?”
我心想:就是你最可能动他分毫啊。这话我没说出口,但预感越来越强烈。
果然,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利用貂蝉让董卓和吕布反目。那天吕布提着方天画戟冲进太师府,我正好值班。
“文远,让开!”吕布红着眼睛吼道。 “奉先,这是何苦?”我试图劝阻。 “董卓老贼辱我太甚!”吕布一把推开我,直冲进去。
片刻之后,他提着董卓的人头出来,血淋淋的。我站在那儿,心里五味杂陈。又换主了,这次连形式上的流程都省了。
董卓死后,王允主政,但此人刚愎自用,不肯赦免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吕布战败出逃。我呢?跟着吕布又开始流浪生涯。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最低谷的时期。跟着吕布东奔西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都没能长久。吕布这人勇则勇矣,但毫无信义,谁都不敢真心收留他。
兴平元年,我们终于占了徐州,有了立足之地。吕布任我为鲁相,时年二十八岁。嘿,我也是一方大员了,虽然这大员当得提心吊胆。
在徐州期间,我认识了两个人,对我一生影响深远。
一个是刘备。此人看起来温和谦逊,实则胸有沟壑。他来投奔吕布时,我奉命接待。酒桌上,他谈起天下大势,眼光独到;说起民生疾苦,情真意切。我暗想:此人不简单。
另一个是曹操的使者,名叫关羽。为商量联合对付袁术的事,他来过几次。第一眼看见关羽,我就知道这是条好汉。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威风凛凛。更重要的是,他言谈举止中自带一股正气,与吕布麾下诸将迥然不同。
有一次,我与关羽切磋武艺,百回合不分胜负。收刀后,他捋须笑道:“文远武艺高强,何必屈身事吕?”
我苦笑:“人生在世,多有不得已。”
关羽点头:“他日若有机会,可来曹公处,必不负君。”
我当时没接话,但心里暗自记下了。
建安三年,曹操围吕布于下邳。陈宫建议吕布率精兵出城断曹军粮道,吕布起初同意,却因妻子的一哭又改变主意。——所以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啊。
围城日紧,军心涣散。侯成、宋宪、魏续等将领相继叛变,缚陈宫投降。那天晚上,我站在白门楼上,看着城外连绵的曹营灯火,心中茫然。
吕布提着方天画戟上来,倚在墙边:“文远,你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
我难得见他如此消沉,便说:“将军武艺天下第一,突围应非难事。”
吕布苦笑:“赤兔马已老,我也疲惫了。”他沉默片刻,突然问:“文远,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后悔吗?”
我愣了下,实话实说:“后悔谈不上,只是觉得……本该有更好的选择。”
吕布哈哈大笑:“你倒是实在。”笑完又长叹一声,“我吕布纵横天下十余载,败过也胜过,风光过也落魄过。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这些跟随我的弟兄。”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吕布说这种话。或许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第二天,吕布被部下绑了献给曹操。我本可突围,却选择留下——倒不是多么忠义,只是觉得累了,不想再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