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游侠
我张辽,字文远,生于并州雁门郡。说起来,我这人天生就不太安分。小时候先生教我读书,我却总爱溜出去与乡里少年比试武艺。先生气得胡子直抖,说我“不学无术,将来必为莽夫”。我那时还顶嘴说:“天下将乱,读书何用?不如习武保家卫国。”
现在想来,实在是少年意气。不过先生的话也没全错,我确实成了“莽夫”,只不过是个有点头脑的莽夫。
初平年间,郡守募兵,我凭着几分蛮力和一点小聪明,当了个小吏。那时并州不太平,胡人时常侵扰。我第一次杀人就是在那个时候——三个胡人骑兵正在抢一个老农的粮食,我看不过去,提枪便上。一死两伤,救下了老农。老农千恩万谢,问我姓名,我昂首道:“雁门张辽!”
现在想想真是稚气未脱。不过从那以后,我在当地倒是小有名气。有人说我勇武,有人说我莽撞。我觉得二者兼有吧。
后来并州刺史丁原招兵买马,我投到他帐下。丁原这人,说好听点是忠厚长者,说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他有个义子,叫吕布——嘿,这位可是个大人物。
第一次见吕布,我差点笑出声。这人高大英武不假,但眉宇间总带着几分自以为是的傲气。他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确实威风凛凛。不过我心里嘀咕:沙场上可不是比谁打扮得好看。
“文远是吧?听说你有些本事。”吕布居高临下地看着我。 “不敢,略通武艺而已。”我拱手道。 “比试比试?”他挑眉。
结果可想而知,我败了,但没输得太难看。吕布有些惊讶:“能接我十招的人不多,你算一个。”
从此我就在丁原麾下混日子,偶尔跟吕布切磋武艺。说实话,吕布这人武艺确实天下无双,但脑子不太好使,容易被人当枪使。我当时就隐约觉得,跟着这主,前途未卜啊。
第二章 辗转流离
初平三年,京师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丁原接到密诏,要率兵进京“清君侧”。我们都摩拳擦掌,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谁知那天晚上,吕布提着丁原的人头来找我们,说丁原意欲谋反,已被他诛杀。现在要投靠董卓,共扶汉室。
我盯着吕布手上的头颅,丁原的眼睛还没闭上。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义子杀义父,也太利索了点吧?
军中骚动,但吕布武艺高强,又许诺董卓会重赏大家,骚动也就平息了。人性如此,利益面前,忠义往往得靠边站。包括我自己,不也没站出来说什么吗?现在想来,实在惭愧。
到了董卓那里,待遇确实不错。董卓这人,粗犷豪放,看着像是个草莽英雄,实则心狠手辣。他手下李傕、郭汜等人,也都是些豺狼之辈。我在他们中间,总觉得格格不入。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专权跋扈,搞得天怒人怨。朝廷上下敢怒不敢言。吕布倒是混得风生水起,认董卓做了新爹——这认爹的速度比我换靴子还快。
有一天,吕布找我喝酒,酒过三巡,他拍着我肩膀说:“文远,如今太师权倾朝野,你我跟着他,何愁不能富贵?”
我苦笑:“奉先啊,你觉得这太师能长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