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月饼材料,我也选了最顶级的,什么燕窝、黑松露、金箔,光是食材就花了好几千。

我又请了一位专门研究古代礼仪的“文化顾问”。

上门指导我们进行“最正宗的宫廷拜月仪式”,出场费一个小时一千。

沈嘉言和苏语桐回家看到我搞出这么大阵仗,都惊呆了。

尤其是那两套华美无比的汉服,苏语桐的眼睛都快粘在上面了。

“妈,这也太破费了!”沈嘉言嘴上说着。

“为了家庭仪式感,花多少钱都值得。”我微笑着说:

“我已经把账单发给你了,总共两万一,你的那一半是一万零五百。记得转给我。”

沈嘉言的笑容僵在脸上。

“妈!怎么又要钱?就过个节而已,用得着这么夸张吗?”

“夸张?”我假装惊讶地看着他,“这不都是按语桐的要求来的吗?她说要有‘宫廷雅集’的感觉,要有‘文化传承’。”

“便宜的汉服能有仙气飘飘的质感吗?普通的月饼能体现心意吗?不请顾问我们能懂什么叫‘正宗’吗?”

我转向苏语桐,她正爱不释手地摸着那套汉服。

“语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仪式的精髓就在于细节,不能将就。将就,就是对传统的不敬。”

苏语桐抱着汉服,看了看愤怒的沈嘉言,又看了看我,犹豫了。

她太喜欢这套衣服了,也太想在朋友圈炫耀自己如仙子下凡的模样了。

她咬了咬牙:“嘉言,妈说得对,仪式感不能廉价。这钱我们出。”

中秋节当天,文化顾问早早来到家里,指挥我们进行各种繁琐的仪式。

从拜月台的瓜果如何摆放,到香炉里要用哪一种檀香,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讲究。

好不容易熬到做月饼的环节,顾问拿出了几十种工具,要求我们精准地雕刻月饼上的花纹。

苏语桐捏着一块面皮:“老师,一定要这么复杂吗?压个模具不就好了?”

顾问扶了扶眼镜:“宫廷月饼,讲究的就是纯手工的匠心,这是仪式的一部分。”

我悠闲喝茶:“语桐,用心一点,心不诚,月饼会不好吃的。这都是为了咱们家的福气。”

一下午过去,他们俩做出来的月饼歪歪扭扭,烤出来更是焦黑一片。

晚上,一家人坐在布置精美的拜月台前。

对着一盘失败的“黑松露月饼”和一桌子“养生斋菜”,谁都提不起食欲。

沈嘉言终于爆发了。

“够了!这过的什么节!累死累活,连口正经月饼都吃不上!这叫什么仪式感!”他“啪”地一声把筷子拍在桌上。

苏语桐也红了眼圈: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过个节,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看着他们,放下茶杯,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

“我弄成这样?语桐,我们来复盘一下。”

我翻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说过的话。

“我一条条念给你听。‘中秋要有宫廷雅集的感觉’,‘要穿汉服’,‘要亲手做宫廷月饼’,‘要尊重传统’,‘要有文化内涵’。”

“我做的这一切,哪一样不是在满足你的要求?我请了最专业的顾问,买了最高档的材料,就是为了让你口中的‘仪式感’得到最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