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来如此。”林如海微微点头,面色和缓了不少,这林泓说的和庆生在姑苏调查到的情况基本吻合。

莫婉、林泓擦了把额头的虚汗,微松了口气。

却见林如海话锋突转,“那封信里涉及到许多贾家的后宅隐私,荣国府高门深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来了,莫婉眼帘微垂,福了福身:“回大人的话,这事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年初民妇回娘家探亲,回程路上在一家茶摊上喝茶歇乏,当时茶摊上还有另外两位客人,都是途中歇脚的行人,民妇原也没在意。

茶摊位小,间隔也近,很容易就能听见邻座的说话声,再加上那二位客人并未刻意放轻语调,他们的谈话时不时就传入民妇的耳中。

坐下没多久,民妇就听出来他们谈论的似乎是京城里的两家兄弟国公府,叫什么宁国府,荣国府的。先时,他们还只是说这两家的起家旧事、后代子嗣、人员关系等,后来越说越没忌讳,竟说嘴起两家后宅的女眷来,除了贾家自家的女眷,还有两位客居小姐也多被提及,一位是皇商薛家的姑娘,一位...”

莫婉说到这里顿了下,见林如海面上没有异样才接着说下去,“一位却是林大人家的千金,若不是他们提及哪个人物时,必要点出其家世来历,民妇也不敢确认他们口中的林小姐就是大人的独女。”

至于具体说的什么,该告诉林如海的莫婉都已经让林泓写进那封信里了,就不必再详述一遍,免得把林如海气得病上加病。

林如海喉间又开始发痒,他强压下去,“说话的那两人可有提及自身身份?”

莫婉作回忆状,“其中一人好像叫什么子兴的古董商人,似乎是荣国府哪位主子太太心腹陪房的女婿。”

林如海默然,有些疲惫的半靠椅背,“族弟有才,若是无故被断了科举路也着实可惜,咱们到底同出一族,我也不忍袖手旁观,族弟后年会试的保人我这边会安排妥当,那苏州知府与我也有几分交情,我会亲笔修书与他调停你间之事,日后你也不必担心再被为难。”

莫婉、林泓惊喜对视,林如海不仅解了他们眼前之难,更直接帮他们免了后顾之忧,实在是意外大喜,夫妇俩连忙跪下叩谢林如海的相助之恩。

林如海挥手让她们起身,“你们难得来扬州一趟,也不必急着回去,扬州也有不少景色风光,很值得游玩一番。也不必担心人地不熟,庆生会安排人照顾你们,你们只管安心住下便是。”

刚受了林如海那样大的恩情,莫婉、林泓也不敢拒绝,遂连声应下并再三道谢。

...

在林黛玉回来前,庆生派去京城打探消息的人先一步回了巡盐御史府。

已先询问过一遍的庆生怀着沉重的心情带着那位林家家仆去向林如海汇报。

林如海正躺在榻上闭目养神,他没有让那家仆马上开始详报,反先问了两个问题:“荣国府内当真流有贾家宝二爷和薛家小姐金玉良缘的传闻?”

“是,老爷。”

林如海一阵咳嗽,坐直身体,嗓音有不易察觉的颤抖:“那...荣国府内常有人说黛玉是去贾家蹭吃蹭喝打秋风的不识趣亲戚也是真的?”

家仆这次没有上一个问题回答的那么爽快,沉默了片刻才说:“不止,还说咱家姑娘眼中无人,牙尖嘴利,仗着贾府老太太疼爱倒比贾家自家的姑娘还有脾气。还,还...”

林如海厉声追问:“还有什么?”

“还把咱们家姑娘和皇商薛家的小姐作对比,说咱们家姑娘比不上薛家那位小姐。”

林如海怒极,抓起手边的茶盏狠狠掷向地面,“贾家就没人整治这些流言?”

家仆看起来也很愤怒,“史老太君年事已高,早已不管家中之事,而带头流传这些言论的有好些就是二太太王夫人身边的人,比如她的心腹陪房周瑞一家,就曾经对其他下人说过‘到底是小家子出来的,眼皮子就是浅,不过两只宫花也要争一争,哪里比得上宝姑娘大气稳重。’”

自家的掌上明珠在贾家竟被人这样糟践,林如海口中一甜,猛然喷出一大口血。

庆生和家仆都吓坏了,一边急拥上去扶林如海一边对门外大声嚷嚷着快把府医请来。

林如海随意擦去嘴角的血迹,摆手让匆匆赶来的府医先出去,又让庆生关上房门,他看起来情绪已完全恢复平静,林如海冷静理智的看着家仆:“你把你这次在京城探听调查到的所有消息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我,不许有一丝隐瞒。”

家仆有些担忧主家的身体,但是主人的命令他也不得不听从,只能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