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捡起那截断掉的粉笔,冰凉的触感握在手心。
2 网络与现实的双重生活
一朵怯生生的含羞草,一株向着阳光的牵牛花,几片旋转飘落的银杏叶,散开的距离更远了。
与此同时,在一个小众的艺术社交平台上,林眠的账号“眠眠的角落”却拥有着另一种人生。她在这里发布那些角落画作的照片,偶尔会写一些简短的、天马行空的配文。
在这里,她是风趣的、敏锐的,拥有不少志同道合的粉丝。
其中有一个名叫“舟”的粉丝,总是第一个点赞,他的评论总是切中要害,深刻又温柔。
“这幅画的线条里有风的声音。”
“今天的颜色,看起来心情很好?”
他们在网络上相谈甚欢,从梵高聊到宫崎骏,从城市的冷漠聊到角落的温柔。
林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灵魂共鸣。
她常常想,如果现实中的自己,能有“眠眠的角落”一半的从容,该多好。
社区“艺术点亮生活”的壁画项目启动会的通知,对林眠来说像是一道不得不踏入的喧嚣之门。
她本想拒绝,但编辑软硬兼施,说这对她的职业曝光有好处。
会议那天,她特意选了最角落的位置,仿佛这样就能被椅背吞噬。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会议桌冰凉的边缘,手心却一片湿冷。
当顾怀舟作为项目艺术顾问推门而入时,林眠的呼吸骤然一滞。
他依旧清隽挺拔,步履从容,与在场的人寒暄,声音温和而有力。
轮到她了。
顾怀舟走到她面前,目光平静,带着职业化的礼貌微笑:“林小姐,久仰你的画作,期待这次合作。”
他的眼神清澈,没有任何多余的探寻,显然并未将眼前这个几乎要缩进阴影里的女孩,与那个黄昏墙角下的身影联系起来。
林眠心脏狂跳,几乎是屏住呼吸,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微不可闻的“嗯”,连点头的动作都僵硬得像提线木偶。
整个会议,林眠如坐针毡。
轮到她阐述方案构思时,原本在画纸上流畅奔涌的灵感,此刻在唇舌间变得支离破碎。
她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得连自己都感到绝望。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顾怀舟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不耐烦,而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但依旧保持着耐心的倾听姿态。
这种温和的审视,反而比直接的批评更让她无地自容。
3 心跳加速的靠近
项目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推进。
林眠努力用专业能力弥补社交上的笨拙,但现实里的接触总是让她出糗。
一次,她站在梯子上测量墙面尺寸,因为心神不宁,脚下微微一滑,身体瞬间失衡。
惊呼还未出口,一只稳健有力的手已经迅速扶住了她的腰侧,另一只手则稳稳地撑住了梯子。
“小心。”顾怀舟的声音近在咫尺,带着一股清冽好闻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
林眠的脸“腾”地一下烧得通红,一直蔓延到耳根。
她像受惊的兔子般慌忙挣脱他的扶持,几乎是跳下梯子,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带着明显的颤抖:“谢……谢谢顾先生。”
顾怀舟收回手,若有所思地看着她的画。
静默了几秒,他忽然用一种不太确定的、带着探寻的语气轻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