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然而,真正的热闹,在入夜之后。

梆子敲过三更,阁内的烛火便会自动染上一层幽蓝。这时,敲门声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一阵阴风,或是一缕若有若无的叹息。

来的,多是心中有执念、徘徊阳间的游魂野鬼。

昨夜,一位身着前朝官服的老爷子飘然而至,头顶没有数字,取而代之的是一团模糊的光晕,那是魂魄特有的标识。他对着我躬身一礼,姿态依旧保持着生前的优雅。 “阁主,”他声音飘忽,“老朽滞留阳间近百载,只因当年一封奏折未能呈达御前,心有不甘。敢问阁主,可知那奏折下落?若得心安,老朽即刻前往地府报到。” 我闭目凝神,指尖在空气中虚划,眼前浮现出紫禁城深处,某处废弃殿阁房梁上的暗格。睁开眼,我告诉他具体方位。老鬼闻言,浑身怨气骤然消散,化作一道清风,对我再拜后,穿透门扉,消失不见。案几上,多了一枚温润的前朝古玉,是谢礼。

也有不那么客气的。 前几日,一个浑身湿漉漉、面色青白的水鬼闯进来,带着河底的腥气,哭嚎着要我帮他找替身。 “我冤啊!三年了!找不到替身,我永世不得超生!”他头顶的光晕躁动不安。 我冷冷看他:“拉人垫背,即便超生,来世亦多苦难。你命中有此一劫,但并非无解。明日午时,有孝子会在你溺亡之处祭奠,你若诚心助他捞起失落的传家玉佩,功德一件,自有机缘超脱。” 水鬼将信将疑,但慑于我能与地府通信的威势,不敢造次,悻悻而去。次日,听说河边确有异事,一孝子祭父时失手落玉,河中忽有暗流将玉佩托回岸边。那水鬼的光晕,当夜便纯净了许多,向我遥遥一拜,入了轮回。

这些阴魂的酬谢千奇百怪,有凝练的月华,有精纯的愿力,甚至还有它们对某段尘封历史的记忆片段。这些对我而言,比金银有趣得多。

地府的聘书静静躺在抽屉里,万年功德,首席判官,诱惑不小。但我更喜欢现在这种状态,游走于阴阳边缘,既看尽人间百态,也管些鬼蜮闲事。自由。

直到今天下午,四方阁来了一个特殊的“人”。

那时夕阳西斜,光线昏黄。一位身着雪白僧衣的年轻和尚迈入阁中,他眉目清俊,宝相庄严,头顶却并非佛光,也不是魂魄光晕,而是一串不断扭曲、闪烁的金色数字——00:07:00:00(7天),那金色深处,却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黑气。

我心中微动。这和尚,不简单。

他双手合十,声如清泉:“阿弥陀佛,小僧了尘,听闻阁主能窥生死玄机,特来一问。”

“问什么?” “问小僧七日之后,是成佛,还是入魔。”

我凝视他头顶那串挣扎的金色数字,缓缓道:“和尚,你心中已有答案。佛魔一念,不在天数,在你心。你强压心魔,以求七日后的‘金身正果’,殊不知执念已成最大魔障。”

了尘和尚浑身一震,脸上那抹宝相庄严出现了一丝裂痕,眼底闪过挣扎。

就在这时,阁外突然阴风大作,飞沙走石,天色瞬间暗如午夜!一股远比寻常鬼魂强悍百倍的凶煞之气笼罩四方阁!

一个尖锐怨毒的声音穿透墙壁,直刺耳膜: “臭算命的!敢坏本王好事!把那和尚的魂魄交出来!否则本王拆了你这破阁子,叫你永世不得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