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局面僵持不下,最终达成妥协:箱子暂存镇公所,明日由各方共同监督开启。

当夜,青禾辗转难眠。她悄悄起身,想再去镇公所看看那口箱子。月光下的李家镇静谧异常,青石板路上只有她一个人的脚步声。

快到镇公所时,她突然看到一个黑影翻墙而入。青禾心头一紧,躲到树后观察。不多时,那黑影又翻墙而出,腋下夹着一个长条包裹,迅速消失在巷弄中。

青禾犹豫片刻,决定跟上去。黑影七拐八绕,最终闪进了一处破旧的院落。青禾悄悄贴近,从门缝中望去——竟是周先生!他正就着油灯打开包裹,里面是几本古书。

“果然是你。”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青禾吓了一跳,回头发现是李老夫人。

老夫人示意青禾不要出声,推门而入。周先生惊得跳起,待看清来人,更是面如土色。

“姑姑……我……”

“孽障!李家待你不薄,你竟勾结外人,偷卖祖产!”老夫人厉声道。

周先生扑通跪下:“侄子知错了!可是战乱年间,李家败落,我也是不得已啊!”

“那箱子里到底是什么?”青禾问。

周先生长叹一声:“是李家藏书楼的精华。战乱时,我奉姑父之命,将最珍贵的部分藏匿起来。如今太平了,本想物归原主,可是王团长逼得紧,说是不交出来就要我好看……”

老夫人摇头叹息:“起来吧,明日当着众人的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第二天上午,镇公所里聚满了人。箱子被正式打开,里面果然是满满的古籍,其中不乏宋元刻本,价值连城。

周先生当众坦白,王团长见势不妙想要溜走,却被镇长派人拦下。

“这些书能重见天日,多亏了二位。”李老夫人对林教授和青禾说。

林教授抚摸着那些泛黄的书页,眼含热泪:“这些都是文化的血脉啊。”

事情圆满解决,李老夫人决定将这批藏书捐给大学,条件是必须在李家镇设立分馆,供当地人阅览。

临行前,老夫人特意将青禾叫到一旁,递给她一本手抄册子:“这是我年轻时游历江南的记录,或许对你的研究有帮助。记住,文物不只是古董,它们承载着记忆。没有记忆的民族,就像无根的浮萍。”

回程的船上,青禾翻看那本册子,里面不仅记录了各地风物,还有战争初期文物南迁的珍贵信息。最后一页,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旁边娟秀的字迹写道:“所有离别,都是为了重逢。”

江风拂面,青禾望向远方。江安号鸣响汽笛,缓缓驶向下一站。她想起老夫人说的话,忽然明白,这艘船载着的不仅是旅客和货物,更是无数人的记忆与命运。而她和林教授的使命,就是打捞那些即将被遗忘的片段,让文化的长河继续流淌。

“看,彩虹!”船头有孩子欢呼。

青禾抬头,见雨后天晴,一道七彩飞架江上。她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也成了这长河中的一滴水,正向着该去的方向奔流。

江安号继续向上游驶去,船身随着江流轻轻摇晃。青禾站在甲板上,望着那道渐渐淡去的彩虹,心中却无法平静。李老夫人给她的那本手抄册子,此刻正沉甸甸地躺在她随身的布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