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从船舱里走出来,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这次李家镇之行,收获远超预期。不仅找回了这批珍贵典籍,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李家的联系。老夫人答应,会帮我们联系其他藏家。”
青禾点点头,从包里取出那本手抄册子:“教授,您看看这个。老夫人说这是她年轻时的游历记录,但我翻看之后,发现里面有些内容很特别。”
两人在甲板的木凳上坐下。册子的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前面部分确实是游记,记录了江南各地的风土人情。但翻到中间,内容开始变得不同。
“这是...”林教授推了推眼镜,神情逐渐严肃。
册子后半部分,用隐晦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秘密网络——战争期间,一群文物守护者如何将重要文物分散隐藏在各处。更令人震惊的是,最后一页用极细的笔迹列出了一份名单,上面记载了十几位参与者的化名和代号。
“飞鸟不仅是李家的标记,”青禾轻声说,“还是这个组织的代号。”
林教授合上册子,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这件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如果这真是那个秘密组织的记录,那么老夫人交给你的,可能不仅仅是一本游记。”
“您认为老夫人是故意交给我的?”青禾问。
“毫无疑问。”林教授神色凝重,“她选择在这个时机,以这种方式将这份记录交给你,必定有其深意。”
船在黄昏时分停靠在一个名为白鹭洲的小镇。按照计划,他们应该在这里过夜,第二天清晨再继续航行。
小镇依山傍水,青石板路蜿蜒而上,两旁是典型的江南民居。落日的余晖将白墙黛瓦染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林教授和青禾在一家临江的客栈住下。晚饭后,青禾回到房间,再次翻开那本册子。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她发现册子的最后一页,那片干枯的银杏叶的叶梗处,似乎有极细的墨迹。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银杏叶,对着灯光仔细辨认。叶梗上确实有一行小字,写着一个地址:“白鹭洲,梧桐巷,第七户。”
青禾的心跳加速了。这难道是巧合吗?他们恰好就在白鹭洲过夜,而册子里恰好隐藏着白鹭洲的一个地址。
她犹豫片刻,决定去探个究竟。跟林教授简单说明情况后,两人一同前往册子上提到的地址。
梧桐巷位于小镇的东南角,相对僻静。第七户是一栋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民居,黑漆木门紧闭,门环上锈迹斑斑,似乎久未有人居住。
青禾轻轻叩门,没有回应。她试着推了推,门竟然没有上锁,吱呀一声开了。
院内杂草丛生,显然荒废已久。正屋的门虚掩着,里面漆黑一片。
“有人吗?”青禾轻声问道。
依然没有回应。林教授取出火柴,点亮了一盏随身携带的小油灯。灯光照亮了屋内,两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屋子里堆满了书籍和卷轴,一直堆到房梁。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霉味混合的气息。借着灯光,他们看到这些书籍的保存状况相当糟糕,有的已经被虫蛀,有的因潮湿而发霉。
“这里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藏书室。”林教授痛心地说,轻轻拿起一册已经破损严重的古籍,“这是明代的县志,存世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