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林砚秋看书看得晚了,阿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沈公子,天凉,喝点姜汤暖暖身子。”
林砚秋接过姜汤,心里暖暖的:“阿竹,谢谢你。”
阿竹傻笑了两声:“公子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林砚秋看着阿竹,突然想起前世自己熬夜时,母亲也会端来一杯热牛奶。他眼眶一热,连忙低下头喝姜汤,掩饰自己的情绪。
转眼到了开春,童生试开始报名了。李景元给了他些银子,让他去报名。林砚秋拿着银子,心里既激动又紧张。这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次机会,他必须抓住。
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考中了才能成为秀才。林砚秋凭借着前世的知识储备和这几个月的复习,县试和府试都顺利通过了。考院试那天,他特意穿上了李景元给他的一件半旧的蓝布长衫,阿竹还给他准备了笔墨纸砚,叮嘱他仔细些。
院试的考题是 “学而时习之”,林砚秋看到题目,心里一松。这道题他前世研究过无数次,提笔就写,很快就完成了答卷。
考完试出来,阿竹早就等在门口了:“公子,考得怎么样?”
林砚秋笑着说:“应该没问题。”
几天后,放榜了。林砚秋挤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 “沈砚” 两个字,排在第三名。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阿竹也跟着欢呼:“公子中了!公子中了秀才!”
李景元得知消息后,也很高兴,特意摆了一桌酒为他庆祝。席间,李景元说:“沈兄,你天资聪颖,将来定能金榜题名。下半年的乡试,你可要好好准备。”
林砚秋举杯道:“多谢李兄吉言,我定当努力。”
成为秀才后,林砚秋有了微薄的俸禄,不用再靠李家接济了。他搬出了李家,在外面租了一间小院子,继续温习功课。阿竹执意要跟着他,说要伺候他到考中进士。林砚秋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乡试的时候。乡试在省城举行,林砚秋带着阿竹,踏上了去省城的路。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府城,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省城比府城大得多,也热闹得多。他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林砚秋每天除了温习功课,就是去街上逛逛,熟悉一下环境。
有一天,他在书铺里看书,突然听到一阵争执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石榴红绣裙的女子正和书铺老板争论着什么。女子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娇美,眼神灵动,只是此刻眉头微蹙,显得有些生气。
“老板,这书明明标价五十文,你怎么能要我一百文?” 女子叉着腰,声音清脆。
书铺老板赔着笑说:“姑娘,这可是孤本,五十文怎么够?一百文已经很便宜了。”
“你这是欺人太甚!” 女子怒道。
林砚秋走上前,看了一眼那本书,是一本《漱玉词》,确实是孤本,但也不值一百文。他对书铺老板说:“老板,这本书在京城也就六十文,你要一百文,确实太贵了。”
书铺老板看了林砚秋一眼,见他穿着秀才的长衫,不敢怠慢:“这位相公,既然你这么说,那就算姑娘八十文吧。”
女子看了林砚秋一眼,感激地说:“多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