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活下去再说。” 他咬了咬牙,裹紧了单薄的衣裳,往庙外望去。雪似乎小了些,远处隐约有炊烟升起。
他扶着墙壁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出破庙。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疼得他眼泪直流。走了没几步,就看见一个穿着棉袄的小乞丐蹲在墙角,手里拿着半个冷硬的窝头,正吃得津津有味。
林砚秋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他咽了口唾沫,走过去,小心翼翼地问:“小兄弟,这附近有能讨口饭吃的地方吗?”
小乞丐抬起头,露出一张脏兮兮的脸,只有一双眼睛又大又亮。他上下打量了林砚秋一番,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宅院:“那是张老爷家,他家今天办喜事,说不定会舍些饭菜。”
林砚秋道了谢,朝着那宅院走去。门口挂着红灯笼,贴着大红喜字,确实是办喜事的样子。他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拦住了。
“去去去,哪里来的叫花子,别在这碍事!” 管家推了他一把,林砚秋本就虚弱,一下子摔倒在雪地里。
“我不是叫花子,我是读书人,我……” 他想解释,却被管家不耐烦地打断:“读书人?我看你就是个骗子!再不走,我放狗了!”
林砚秋狼狈地爬起来,心里又气又急。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王管家,住手。”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少年站在门口,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面容俊秀,眼神温和。少年身后跟着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书童,手里捧着一个食盒。
“公子,这叫花子想混进去讨饭。” 王管家连忙上前禀报。
少年看了林砚秋一眼,见他虽然衣衫褴褛,但眉眼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不像普通的乞丐。他对王管家说:“算了,给他些吃的吧,天这么冷,别冻坏了。”
王管家不敢违抗,从食盒里拿出两个馒头和一碗热汤,递给林砚秋。
“多谢公子。” 林砚秋接过馒头和汤,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热汤下肚,身上终于暖和了些。
少年看着他,笑着说:“看你的样子,像是个读书人,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林砚秋放下碗,擦了擦嘴,把自己的遭遇简单说了一遍。当然,隐去了穿越的部分。
少年听完,沉吟片刻,说:“我叫李景元,是这府城学官的儿子。如果你不嫌弃,可以先去我家暂住,帮我整理些书籍,管你吃住。等开春了,你再去考童生试。”
林砚秋喜出望外,连忙磕头道谢:“多谢李公子收留,沈砚感激不尽!”
李景元扶起他,笑着说:“不用多礼。这是我的书童阿竹,以后让他照顾你的起居。”
站在李景元身后的小书童上前一步,对着林砚秋行了个礼,露出两颗小虎牙:“沈公子好,我叫阿竹。”
林砚秋看着阿竹,心里莫名觉得亲切。这孩子的模样,和他小时候邻居家的弟弟很像。
跟着李景元回了家,林砚秋才算有了个安身之所。李家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李景元给了他一间偏房,还找了几件旧衣服给他穿。
接下来的日子,林砚秋就帮着李景元整理书籍,闲暇时就自己温习功课。李景元也是个读书人,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问,相处得十分融洽。阿竹则每天给他端茶送水,打扫房间,做事很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