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妹妹"的名字。陈默犹豫了两秒,按下了拒接键。他现在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陈曦那些关于"记忆伦理"的理想主义说教。兄妹俩已经两年没有好好说过话了,自从她成为调查记者,开始执着于揭露记忆技术背后的黑暗面。
他擦干手,调出下一个手术的客户资料。屏幕的冷光照亮他毫无表情的脸,仿佛在提醒他:在这个记忆可以被买卖的世界里,情感是最危险的病毒,而他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忠实的杀毒软件。
只是那天下午,当陈默独自坐在冰冷的公寓里,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时,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在治愈别人,还是在帮助这个世界,遗忘那些本不该被忘记的真相?那只蓝色蝴蝶,又究竟想在他的记忆深处,停留多久?
第二章 记忆标价
2045年的上海,悬浮车流在摩天楼宇间织成发光的河流,全息广告如同巨大的水母在城市上空漂浮。"心域记忆银行——让每一段记忆都价值连城"的标语投射在云层上,与月亮共享夜空。陈默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行色匆匆的人群,每个人的太阳穴上都嵌着一枚米粒大小的神经接口——那是这个时代的身份证,也是记忆交易的端口。
他的个人终端突然亮起,弹出一条消费提醒:"您购买的'阿尔卑斯滑雪体验记忆包'已到账,是否立即植入?"陈默面无表情地删除了消息。这是公司每个季度发放的福利,同事们趋之若鹜,他却从未使用过。在他看来,购买虚假记忆就像食用合成食品——或许能果腹,却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饥饿感。
个人终端自动切换到早间新闻频道。全息主播用完美的微笑播报着:"昨日,心域公司发布最新季度财报,记忆娱乐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37%。其中,'文艺复兴艺术之旅'系列体验包成为富人圈层新宠,单份售价高达200万信用点。与此同时,记忆捐赠中心数据显示,上周共有1273名市民通过出售记忆获得了债务延期..."
陈默关掉了新闻。所谓的"记忆捐赠",不过是"记忆贩卖"的美化说法。在这个世界,记忆已经成为最灵活的货币。富人购买快乐:一场虚拟的太空旅行,一次与梵高共进晚餐的幻觉,甚至是一段被精心设计的"完美人生"记忆。而穷人则出售自己的过去: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的喜悦,祖母临终前的遗言,甚至是孩子的成长片段——只为换取下个月的房租,或者一份不被删除的工作合同。
他的目光落在客厅角落的一个旧相框上。照片里,十岁的陈默和七岁的陈曦站在父母身边,背景是早已消失的外滩老建筑。这是他唯一保留的实体照片,也是他拒绝进行"家庭记忆优化"的最后底线。官方记录显示,他的父母在十二年前死于一场车祸,那段记忆被心域公司的首席医师亲自"净化"过——删除了血腥的现场画面,只留下模糊的悲伤和"温暖的怀念"。
门铃突然响起,打断了陈默的思绪。门口的全息投影显示着一个穿着快递制服的男人,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金属盒子。"陈默先生,您的快递。"男人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记忆植入痕迹——标准化的热情,毫无波动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