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趁冯太后去看新贡的绸缎,他偷偷把王肃拉到偏殿:“先生,这书能借朕看看不?” 他说得急,汉话里还带着鲜卑腔调,“朕听过汉人说,里面有治国的道理。”

王肃吓了一跳,赶紧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陛下想看,臣天天给您讲!” 他掀起衣袍,露出里面磨破的内衬,“这是臣父亲留下的,当年萧道成篡位,臣连夜逃出来,就带了这一本书。”

从那天起,宏哥儿每天下朝就躲在书房,跟着王肃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王肃讲得细,说 “蒹葭” 是江南的芦苇,秋天开着白花,风一吹像雪。宏哥儿听得入迷,忍不住问:“江南是不是没有这么冷?是不是人人都能读汉书?” 王肃点点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江南暖,可如今乱,不如北魏有陛下这样爱汉学的天子。”

宏哥儿越读越觉得汉文化里藏着宝贝 —— 原来治国不止靠刀子,还能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原来骂人都能骂得文雅,不像鲜卑贵族张口就是 “柔然狗”。他把王肃教的汉话写在丝绢上,藏在枕头底下,晚上睡觉前偷偷读,连做梦都在说 “窈窕淑女”。

可没藏几天就露馅了。那天冯太后突然闯进书房,宏哥儿正拿着《诗经》摇头晃脑,读到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没等王肃解释 “伊人” 是谁,太后一把夺过书,狠狠摔在地上。宣纸散了一地,其中一页正好落在烛火边,烧起小小的火苗。

“忘本的东西!” 太后的声音像冰锥,“你是鲜卑天子,读这些汉人的玩意儿,想把祖宗的脸丢光?” 她指甲掐进掌心,红蔻丹都掉了一块,“当年你曾祖父道武帝打垮后燕,靠的是马刀,不是这些破书!”

宏哥儿这次没低头,他捡起书,手指被烧卷的书页划破,渗出血珠。他挺了挺腰,冕旒的珠串晃得他眼睛疼,却还是大声说:“太后,鲜卑之根在天下,不在一族!” 他想起元丕骂汉人的样子,想起高允发愁的表情,“要是只守着鲜卑的规矩,中原百姓不服,边境的柔然又来捣乱,祖宗的基业迟早保不住!”

这话一出口,殿里的人都吓傻了,连王肃都脸发白,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冯太后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笑了,笑声像碎冰撞在玉盘上:“行啊,宏哥儿长大了,敢跟哀家顶嘴了。” 她弯腰捡起一片书页,指尖摩挲着 “伊人” 两个字,“这字写得倒清秀,是王肃教你的?”

宏哥儿没说话,攥着书的手更紧了,血珠滴在 “在水一方” 上,晕开小小的红点。

冯太后没罚他,也没罚王肃,只是当天就把王肃调到了太学,不让他再接近皇帝。宏哥儿知道,太后这是记上账了,就像当年记恨太上皇一样。

不过他没闲着,趁冯太后忙着收拾反对均田制的贵族,偷偷拉拢官员。他找了个小羊皮本子,用汉话在上面写字 —— 谁支持汉化,就画个小太阳;谁反对,就画个小刀子。支持的里面有高允,还有刚调来的李冲,李冲说过 “汉化如筑城,得一砖一瓦砌”;反对的里面有元丕,还有和归,和归总在背后骂 “汉狗误国”。

有回练汉话,他把 “陛下” 说成 “瘪下”,旁边太监没忍住笑出了声。宏哥儿也不恼,摸了摸下巴 —— 刚长出点细软的胡茬,像野草芽。“朕如今是没实权,你们笑就笑吧。” 他故意说得大声,看着那太监吓得脸发白,“但朕迟早让你们都‘瘪下’,老老实实听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