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晞!等等!有件事,你一定要帮帮忙!”陈烁语速很快,“是我们学校的推理社——其实现在也就是个临时凑起来准备参加全国高中生推理交流赛的队伍。原来的队长高三退社了,现在我们群龙无首,上次模拟训练简直一塌糊涂。我看你那天解题…你逻辑肯定超强!能不能…过来看看?”
沈晞脚步顿了顿,看着陈烁急切的样子,没立刻拒绝,也没答应,只是淡淡地问:“在哪?”
陈烁眼睛一亮,连忙道:“地下活动室!就体育馆后面那个旧入口下去!”
学校那间小小的地下活动室,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霉味和灰尘的气息,灯光是老旧的白炽灯管,不算明亮,甚至有些闪烁。角落里堆着过期报刊、废弃的体育器材和几张破旧的折叠椅。唯一的白板上画满了混乱的关系图和箭头,是针对一个陈年模拟案件——“图书馆密室失窃案”的推理尝试。
除了陈烁,活动室里还有三四个人。一个短发圆脸、手指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舞的女生,是高二的林薇,电脑高手,负责信息检索;另一个梳着马尾辫、眼神敏锐、正仔细翻阅一叠旧资料的女生,是高三的张瑶,文科尖子,观察力过人,擅长心理分析和文字解读;还有一个身材高壮、看起来有些憨厚的男生,叫赵毅,是体育特长生,自称“体力担当”和“场外行动员”。
他们围坐在一起,争论不休,气氛有些沮丧。
“监控显示最后离开的是管理员老张,但老张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下班就直接去接孙子了,幼儿园老师可以作证。”
“钥匙只有一把,一直挂在老张腰间,从未离身。”
“失窃的只是几本并不算特别珍贵的旧期刊,谁会用密室手法偷这个?”
“会不会有密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找找旧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图?”
七嘴八舌,却始终不得要领,线索像一团乱麻。沈晞是被陈烁半推半请进来的,她靠在门边的墙上,双臂环抱,安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眉宇间没有任何波澜,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
直到争论声渐歇,大家都有些垂头丧气时,沈晞才直起身,走过去,拿起白板笔。她的动作自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她没有理会那些杂乱的关系图,而是另辟一块空地,快速而清晰地列出了几个被忽略的关键点:案发当晚特定的断电十分钟记录、窗台边缘发现的极细微非正常磨损痕迹、某本特定专业书籍借阅记录上异常的时间戳(显示在闭馆后曾有查询记录),以及管理员老张提到的一个细节——他锁门前似乎听到过一阵短暂的、类似通风扇运转的微弱噪音,但当时并未在意。
“管理员是清白的,他的动线和时间线很完整,没有作案空间。”沈晞的声音不高,带着点天然的清冷,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最后离开的不是他,是有人利用断电和监控重启的时间差,通过隔壁房间相连的、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废弃通风管道潜入。磨损痕迹是多次进出造成的摩擦。关键不在钥匙,在于对建筑结构、系统漏洞和人员习惯的利用。偷窃旧期刊是为了掩盖真正目标——夹在其中某一本里的、一份关于学校早期基建的敏感备忘录,那可能涉及另一些未被发现的事情。查询记录就是确认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