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逻辑链条严丝合缝,瞬间将一团乱麻理得清清楚楚,并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可能性。
活动室里一片寂静。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沈晞和白板,有惊讶,有疑惑,更多的是豁然开朗的钦佩。林薇的手指已经不由自主地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开始搜索通风管道和基建备忘录的信息。张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重新审视手中的资料。赵毅挠了挠头,虽然有些细节没完全明白,但感觉“很厉害”。
“我推举沈晞做我们的新队长!”陈烁第一个打破沉默,语气激动,“距离市级选拔赛只剩一个多月了,我们需要她!没有她,我们连第一轮都过不了!”
林薇和张瑶对视一眼,很快点了点头。赵毅也瓮声瓮气地表示同意。沈晞展现出的能力,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已经彻底折服了他们。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逻辑思维、跳出框架的想象力以及近乎冷酷的冷静,正是这个濒临解散、如同杂牌军的队伍最需要的核心。
沈晞看着眼前这几张充满期待和信任的脸,沉默了几秒。对她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有点挑战性的思维游戏,能让她暂时摆脱转学初期的无所适从,也能提供一个合理的借口,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社交。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点了点头,算是接下了这个担子。
“好。”只有一个字。
---
接下来的日子,地下活动室成了他们的据点。沈晞的“特训”堪称魔鬼,但她从不声色俱厉,只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提出要求,并以身作则。
她不知从哪弄来大量真实的刑事案件卷宗摘要(当然是经过脱敏处理的)、复杂的逻辑谜题、图形推理题、甚至是一些基础的犯罪心理学和行为分析的资料。她要求每个人不仅要会推理,更要学会如何高效地收集、筛选、交叉验证信息。
“线索不会自己跳出来,要去旧纸堆里翻,去细节里找。”沈晞说着,带着队伍泡在了学校几乎被遗忘的旧档案室。那里灰尘弥漫,空气中是纸张和油墨混合的陈旧气味。高高的书架排列紧密,光线昏暗。他们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泛黄的校报、几十年前的会议记录、班级日志、甚至是一些废弃的行政文件里,寻找沈晞设计的模拟案件所需的“历史线索”。林薇负责电子数据库的交叉比对和网络信息深挖;张瑶则从那些带着个人情感的文字记录、照片中人物的微表情里分析动机和关系;陈烁是沈晞逻辑推演的最佳验证者和质疑者,常常为了一个推理细节和她争论(虽然最后通常是被说服);赵毅则负责一些需要体力的翻找工作,以及在外出实地调查时保障大家安全。
沈晞话很少,指令简洁明了。她分配任务时,会精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