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釉色初染,春水如天

江南的春雨,总是来得缠绵悱恻,不像北方的雨那般爽利痛快。雨丝细密如织,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镇的石板路、乌篷船,以及两岸白墙黛瓦的老宅。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水汽的清凉,偶有杏花瓣被雨打落,顺着蜿蜒的河道漂流,像一封封无处投递的粉色信笺。

镇子一隅,远离喧嚣的主街,有一座临河而建的老宅院,门楣上悬着一块斑驳的匾额,依稀可辨“瓷韵斋”三字。这里便是苏念卿的家,也是她祖父经营了一辈子的青花瓷作坊。如今祖父年迈,作坊虽不复往日兴盛,但窑火未熄,仿佛在固执地守护着某种即将失传的韵致。

院内的工坊里,光线有些昏暗,只有靠窗的工作台亮着一盏暖黄的旧台灯。苏念卿正坐在台前,微微弓着背,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她指尖下的那一方素白瓷坯上。

她手中握着一支极细的青花料笔,笔尖饱蘸浓烈的钴蓝色料,正小心翼翼地勾勒着一片缠枝莲的叶脉。她的动作轻柔而稳定,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一丝扰动都会破坏笔下渐渐成型的韵律。

工坊里很安静,只能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以及笔尖划过瓷面时发出的极细微的沙沙声,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空气中漂浮着陶瓷土胚特有的微腥气息,混合着墨料的矿物味道,这是苏念卿从小闻到大的、令她感到安心和沉醉的气息。

“念卿,还在画呢?”祖父温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脚步轻缓,“雨下大了,歇会儿吧,小心伤了眼睛。”

苏念卿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她的眼睛很大,瞳仁是沉静的褐色,此刻因为专注于创作而显得格外明亮。她接过祖父递来的茶,双手捧着,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暖意,笑了笑:“就快好了,爷爷。这幅‘雨打芭蕉’图,我想趁着今天这场雨,把那种湿润朦胧的感觉画出来。”

祖父慈爱地看着她,又看了看她笔下已见雏形的瓷瓶,眼中流露出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你这孩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笔下的灵气,比你爸爸当年还要胜几分。只是...”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转而道,“如今肯静下心来学这个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也不知道还能传多久。”

苏念卿明白祖父的未尽之言。父亲早年因觉得制瓷清苦且难有出路,离家去了大城市经商,鲜少回来。祖父将一身的技艺和期望都寄托在了她这个孙女身上。她抿了抿嘴唇,语气坚定:“爷爷,您放心,我喜欢这个。我会好好学的,让‘瓷韵斋’一直开下去。”

祖孙俩正说着话,虚掩的工坊门被轻轻敲响了。一个略带磁性的陌生男声响起:“请问,这里是‘瓷韵斋’吗?外面雨太大了,能否借个地方避避雨?”

苏念卿和祖父循声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形修长,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肩头已被雨水打湿,显出深色的水渍。他手里提着一个画板,同样带着湿气。他的头发微卷,被雨水打湿后更添几分不羁,脸庞轮廓分明,鼻梁高挺,一双眼睛尤其引人注目,深邃而明亮,带着一种艺术家特有的敏锐和探寻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