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镇的生活质朴而单调。清晨,人们推着竹篮去集市,买卖的多是鱼虾与海盐;傍晚,孩童追逐着海鸟,直到母亲们呼喊着让他们回家;夜深时,整片海湾静默,只余灯火与涛声相互呼应。

在这座小镇,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脚步。四季的轮转不过是渔船的出入,人的一生也像潮汐般起落,简单,却又厚重。

沈泽常常觉得,渔火不只是照亮海路的灯,更是整个小镇的心脉。倘若有一日渔火不再燃起,那小镇也将不复存在。

他并不知道,这样的预感,正是未来劫难的伏笔。

十五岁那年,沈泽随父亲第一次出远海。那一晚,他在船头亲手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渔火。微弱的光晕被风吹得摇摆不定,可在他眼里,却如同一颗最耀眼的星。

“从此,你也是渔人了。”父亲的话在风声里显得格外沉重。

他心中澎湃,仿佛整个海都在为他歌唱。远方万千灯火与他这一盏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浩瀚的星海。他看见岸边,母亲正提着灯站在黑暗中,身影被光晕包裹,静静望向他。

那一刻,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牵挂”。

也就是在那一晚,他在心底立下誓言——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他都要守护这片海,守护这盏渔火。

只是,命运往往不会让一个誓言安稳生长。

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背后,暗潮正悄然涌动。小镇的未来,正像那摇曳的灯火一般,随时可能被风吹熄。

2. 暗流涌动

十五岁的那一夜,沈泽第一次在父亲的渔船上点亮渔火。那光摇曳不定,却在他心里稳若磐石。

他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海潮起落,渔火不灭。

可命运从不会让人长久沉浸在安稳之中。

第二年夏末,小镇迎来了一次反常的暴潮。

那天清晨,天色灰沉沉的,像是谁泼了一桶墨在天幕上,厚重得压得人透不过气。空气闷得厉害,连鸟儿都罕见地不再盘旋。

老一辈的渔民看了天象,纷纷摇头,说这怕是要变天。可偏偏,这正是远海捕捞的黄金时节。湾外有大群秋鲳聚集,错过这一阵,便要等来年。

“天有不测,命里有数。”

父亲在出海前,只淡淡留下一句。

这一回,他要带人出远海三天。沈泽本想跟随,却被母亲拦下。

“你还小,第一次远海就遇上怪天气,不吉利。”母亲的语气不容置疑。

沈泽心里失落,却还是站在岸边,目送父亲和族中兄弟们登船。

海风翻卷,白浪拍岸。十几艘渔船像箭矢般冲出港口,渐渐远去。甲板上的渔火还亮着,在灰濛濛的天色里忽明忽暗。

那一刻,沈泽心头没来由地一紧。

头一天过去,平安无事。夜晚时,母亲依旧点灯守在窗前。油灯静静燃烧,灯芯吐出的光微弱却长久。

第二天,海面忽然刮起大风。渔妇们聚在岸边,眼巴巴望着海线。远处的渔火时隐时现,像是被风浪追逐的浮萍。有人焦急,有人祈祷。

到了第三天夜里,风暴终于袭来。

大雨倾盆而下,打得人睁不开眼。浪涛如山般扑向堤岸,仿佛要把整个小镇吞没。岸上人纷纷点起灯火,试图照亮回家的路,可再亮的灯,也敌不过滂沱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