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被分配和一老工人搭档。老工人瞥了他一眼,摇摇头:“学生娃,一会站远点,别伤着。”
第一棵树倒下时,震耳欲聋的“顺山倒—”喊声响彻森林,巨大的落叶松缓缓倾斜,然后轰然倒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那一刻,李明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不是书本上的描述,不是想象中的场景,而是一种真实的、磅礴的力量。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里的笔记本——他想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中午休息时,大家围坐吃饭。玉米面窝头就咸菜,但对于一上午重体力劳动的青年们来说,胜过任何美味。
张队长讲起林区的故事:“...去年冬天,老杨头一个人在山里遇上了熊瞎子,你们猜怎么着?他爬树上躲了一夜!”
大家听得入神,李明远却悄悄拿出小本子和铅笔头,快速记录着。这个细节太好了,他的小说里正缺这样一个场景。
“喂,书生,记啥呢?”赵卫东眼尖,一把抢过本子,“哟,还写写画画的,给谁写情书呢?”
大家哄笑起来。李明远尴尬地想要回本子,但赵卫东已经念了出来:“‘巨树倒下的瞬间,仿佛一个时代的终结’...啥意思啊?酸溜溜的!”
张队长皱起眉:“小知识分子情调可要不得。来这里就要踏实劳动,改造思想。”
本子被传阅一圈,最后回到李明远手中时已经皱巴巴的。他默默收起来,没再说话。
那天晚上,躺在通铺上,听着四周此起彼伏的鼾声,李明远借着手电筒的光,在被窝里继续写他的小说。但白天的一幕不断浮现,他心烦意乱,最终合上了本子。
几天后,一场意外改变了局面。
那天下午,暴风雪突然来袭。原本计划下工前返回的队伍被困在了山里。能见度急剧下降,寒风刺骨,大家又冷又累,情绪开始恐慌。
“怎么办队长?找不到路了!”孙建国喊道,声音带着颤抖。
张队长试图辨认方向,但在白茫茫的林海中,所有参照物都消失了。“大家原地别动,等雪小点再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温度越来越低。有人开始哭起来,说是要冻死在这里了。
李明远突然想起自己读过的一本野外生存手册。“队长!”他喊道,“我记得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树的年轮和枝叶生长情况辨别方向!阳面的年轮间距宽,枝叶茂盛;阴面的密,枝叶稀疏。”
张队长将信将疑,但还是跟着李明远查看几棵被砍倒的树桩。果然,年轮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这边是南!”李明远肯定地指着一个方向。
凭借这个办法,队伍终于找到了方向,在天黑前安全返回林场。从此,大家对李明远的态度明显改变了。
“可以啊书生!书本知识还真有用!”赵卫东拍着他的肩膀说。
那天晚上,老魏找到李明远谈话:“今天多亏了你。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不假。”他停顿一下,“听说你喜欢写东西?”
李明远心里一紧,以为又要挨批评。
没想到老魏说:“林场准备办个黑板报,宣传好人好事。你文笔好,能不能负责这个工作?”
李明远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当然可以!”
“不过,”老魏严肃地说,“白天还是要参加劳动,只能业余时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