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嗯,以前在巷口开‘星光相馆’,你听过吗?”

林微的手猛地顿了一下,砂纸蹭过金属的“沙沙”声戛然而止。星光相馆,奶奶在世时总挂在嘴边。她说那是1980年开的,老板姓陈,拍照技术特别好,能把人眼里的光都拍进照片里。奶奶年轻时的每一张照片——十八岁的生辰照、二十岁的工作证照、甚至后来搬家时的全家福,全是在那家相馆拍的。

“你爷爷是陈景明师傅?”林微抬头看他,眼里带着点惊讶。

男人愣了愣,随即点头,眼里浮出一丝笑意:“对,我叫陈屿。你怎么知道我爷爷的名字?”

“我奶奶以前常去你爷爷的相馆拍照。”林微把清理干净的电池仓擦干,换上新锂电池,按下开机键的瞬间,屏幕忽然亮了——淡蓝色的开机界面像一片小湖,映得她眼底也亮了些。“好了,能开机了,就是镜头有点受潮,得晾两天,后天你来取?”

陈屿凑过来时,林微能看到他眼里的光——那是看到希望的样子,和奶奶当年找到旧照片时的眼神一模一样。她点开相册,里面只有一张照片:像素不高,画面有些模糊,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温柔。照片里的女人穿月白色旗袍,站在星光相馆的木门前,手里举着一支白玉兰,背景里的红灯笼亮着,雨丝像细纱一样飘在空气里,把女人的眉眼晕得软软的。

“这是……”陈屿的声音忽然发颤,他指着照片里的女人,手指有些抖,“我爷爷的相册里,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只是十年前搬家时弄丢了。没想到……没想到在这里。”

林微看着照片里的女人,忽然想起奶奶临终前的样子。那天奶奶躺在病床上,攥着她的手说:“阿微,有封信没寄出去,在老相机的夹层里……你要是能找到,就……”话没说完,奶奶的手就垂了下去,只留下那半句话,像根细针,扎在林微心里五年。

“这张照片,能传给我一份吗?”林微抬头看陈屿,声音轻轻的,“我想给奶奶‘看看’——她走之前,总说想再看一眼年轻时的样子。”

陈屿立刻点头,拿出手机加了她的微信,把照片传过去时,还特意说:“这张照片你留着吧,我爷爷肯定也希望你奶奶能看到。”

雨停的时候,陈屿抱着相机准备走。林微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灯影里,忽然觉得手里的手机变重了——照片里的女人笑着,眼里的光像落在湖面的星光,那是她从未见过的、奶奶年轻时的模样。

第二章 相机夹层里的半张信纸

第二天清晨,巷里的雾还没散。林微把陈屿的尼康F3放在窗边通风,自己则坐在工作台前,翻出奶奶的旧布包——里面除了那半块玉兰手帕,还有一本泛黄的相册,和一个没开封的胶卷。

相册里的照片大多是奶奶在星光相馆拍的:有扎着麻花辫的青涩模样,有穿工作制服的干练样子,还有一张和陈景明师傅的合影——照片里的陈师傅穿白色衬衫,戴黑框眼镜,手里举着尼康F3,奶奶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白玉兰,笑得眼睛都弯了。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1985年春,景明兄摄”,字迹苍劲,和陈屿笔记本里的字迹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