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死了2头,治疗存活13头,这次采购让陈磊直接损失了13.6万元。更要命的是,耽误了最佳育肥期。看着空荡荡的牛舍和药费单,他第一次萌生了退意。母亲打来电话问情况,他强忍着哽咽说一切顺利,挂了电话后躲在饲料房里抽了半包烟。

资金链在这时亮起了红灯。原来计划的30万贷款,扣除环评4.2万、牛舍改造18万、买牛10.2万后,只剩下15.6万。王建国帮他算了笔账:13头牛每天要吃15斤饲料,精料按1.45元/斤计算,每天饲料成本就要282元,加上水电费、人工费,每月固定支出至少1.2万 。"这还没算兽药和应急费用,撑到出栏至少要6个月,你这点钱根本不够。"

陈磊开始四处借钱。堂哥借了2万,同学凑了1.5万,连远房舅舅都送来5000元。最让他感动的是深圳的前同事们,你五百我一千凑了4.3万,备注里写着"磊哥加油,等你的牛肉干"。但这些钱加起来也只有8.3万,连三个月的开销都不够。他去镇上的信用社申请追加贷款,客户经理摇摇头:"你现在负债率太高,除非有担保人,否则没办法。"

走投无路时,陈磊看到县农业农村局的公告,说对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有补贴。他赶紧准备材料申请,却被告知因为环评手续办晚了,错过了当年的申报窗口期。"明年早点准备,存栏量达到100头以上能申请20万补贴。"办事人员指着文件说 。可陈磊连眼前的难关都过不去,哪敢想明年的事?

他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自己割草代替部分精料;中午不休息,清洗牛舍节省水费;晚上学习养殖技术,笔记记了厚厚的两大本。为了省电费,他把牛舍的白炽灯换成LED灯,自己修水管接电线。母亲给他寄来的腊肉,他舍不得吃,炖了给病愈的牛补充营养。有次给牛打针时被踢到膝盖,他瘸着腿坚持喂完料,才去村卫生室拿了点红花油。

2021年麦收时节,陈磊迎来了第一个转机。邻村的秸秆处理站愿意低价给他提供青贮饲料,每吨只要350元,比买干草节省40%成本。他每天凌晨三点开车去拉秸秆,回来后和精料混合搅拌。看着牛群吃得津津有味,体重一天天增加,他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王建国来检查时说:"这些牛恢复得不错,按现在的长势,国庆节前后就能出栏了。"

3 牛市寒冬与政策迷宫

2021年国庆节前,陈磊的13头牛长到了平均1100斤。他联系了之前谈好的屠宰场,对方却突然压价:"现在活牛行情跌得厉害,公牛只能给到11块5一斤,比上个月降了1块5。"

"怎么可能?我前天才查的市场价是13块!"陈磊急得嗓门都大了。

"那是网上报价,你去市场问问就知道了。"屠宰场老板发来一段视频,画面里黑压压的全是待售的牛,"山东那边更惨,卖一头赔一千多,好多养殖户都在清栏呢。"

陈磊赶紧联系其他买家,得到的报价都差不多。他翻出计算器,按得手指发颤:13头牛总重14300斤,按11.5元/斤计算,总收入164450元。扣除买牛成本88400元(存活13头)、饲料费72000元、兽药12000元、人工36000元,不仅没赚钱,还亏了43950元。这还不算牛舍折旧和贷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