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找到抑制它们的办法。”周明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果纤毛虫能吃蓝藻,能不能大量培育它们,投放到江里?”
“风险太大。”林夏摇头,“这些变异生物的繁殖速度未知,万一它们成为新的入侵物种,整个水系的生态链都会崩溃。”她盯着显微镜里的纤毛虫,忽然注意到它们在啃食蓝藻时,体表会分泌一种透明的黏液。“检测这种分泌物的成分。”
分析结果出来时,两人都愣住了。那种黏液里含有一种特殊的酶,能精准分解蓝藻细胞的细胞壁,却对其他水生生物无害。更神奇的是,这种酶在接触到阳光后会迅速分解,不会在水体中积累。
“是它们的消化液。”周明的眼睛亮起来,“这简直是天然的藻类抑制剂!”
警报声越来越急促,调度中心传来新的消息:下游三个社区已经出现人员缺氧昏迷的情况。林夏看着屏幕上不断缩小的安全区域,咬了咬牙:“我们没有时间培育纤毛虫了。直接提取这种酶,进行工业化合成!”
实验室的合成仪开始高速运转,透明的液体顺着管道流入储存罐。林夏穿上防护服,抱起第一个储存罐冲向码头。江风裹挟着浓重的腥气扑面而来,岸边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缺氧让植物也陷入了应激状态。
净化船的甲板上,工作人员正将合成酶倒入高压喷射装置。林夏站在船舷边,看着那些液体被雾化成细密的水雾,喷洒在绿色的江面上。起初没有任何变化,绿色的藻类依旧在翻滚,但五分钟后,她看到靠近船身的水域泛起了一圈圈透明的涟漪,那绿色像退潮般慢慢褪去。
“有效!”周明在通讯器里大喊,“氧含量开始回升了!”
三个小时后,当第一缕夕阳穿透云层照在江面上时,黄浦江的水色已经恢复了清澈。林夏坐在岸边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重新跑到江边嬉戏,他们手里的生态手环闪烁着代表安全的绿色光芒。江面上,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叼起一条银色的鱼——那是消失了三年的土著鱼种,如今终于重返家园。
周明递过来一瓶水,瓶身是用可降解的藻类材料制成的。“刚才生态中心发来消息,这种酶已经被命名为‘绿潮克星’,准备在全球推广。”他望着远处的天际线,那里,最后一块空气净化穹顶正在缓缓收起,露出被晚霞染成金红色的天空。
林夏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讲过的故事,说几十年前的上海,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江水散发着臭味。那时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城市会被植物重新覆盖,江水会清澈到能看见游鱼。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尖还残留着培养皿里的湿润感——那是生命的温度,是地球在历经创伤后,重新呼吸的声音。
夜色渐深,江面上的藻类检测仪闪烁着柔和的蓝光,像星星落在水面。林夏知道,这场与自然的博弈远未结束,但此刻她心里充满了平静。人类曾用贪婪伤害了地球,如今,也正在用智慧一点点偿还。或许未来的地球,不会是完美的乌托邦,但一定是人与自然学会共生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