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让开!让开!"一队官兵骑着马从人群中穿过,杨凡被挤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小心。"一只手扶住了他,杨凡抬头,看到一位身着官服的女子。她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丽,眼神却锐利如锋,头发用一根银簪束起,显得干练飒爽。

"多谢姑娘。"杨凡站稳身子,微微欠身。

"你是出家人?怎么也来长安凑热闹?"女子打量着杨凡,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在下杨凡,终南山紫霄观道士。观中被叛军所毁,不得已下山。"杨凡如实回答。

"紫霄观?"女子眉头一皱,"听说那里已经被安禄山的叛军夷为平地了。"

杨凡心中一痛,点点头:"正是。敢问姑娘如何称呼?"

"本官李雪琴,御史台监察御史。"女子亮出腰牌,"如今长安城内局势紧张,你一个道士,最好还是尽快离开。"

"李大人,在下无处可去。听闻朝廷正在招募人才,杨凡虽是道士,却也读过些圣贤书,想要为国效力。"杨凡鼓起勇气说道。

李雪琴上下打量着杨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一个道士,想要入仕?"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杨凡轻声说道,"如今国难当头,杨凡不能坐视不理。"

李雪琴沉默片刻,点点头:"有志气。不过入仕需要通过科举,你准备参加明年的春闱?"

"正是。还请李大人指点一二。"杨凡恭敬地说道。

李雪琴从袖中取出一本书递给杨凡:"这是《贞观政要》,你先读读。科举考试不仅要考经义,还要考时务策。如今朝廷最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杨凡接过书,感激地说道:"多谢李大人指点。"

"我御史台衙门在西市,你若有疑问,可以来找我。"李雪琴说完,转身离去,留下杨凡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贞观政要》和那卷《道德经》竹简。

长安的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杨凡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他知道,自己的新生活,从这一刻开始了。

---

## 第3章 竹简异象

杨凡在长安城西郊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紧张的备考生活。白天,他埋头苦读《贞观政要》和各类经史典籍;夜晚,则取出那卷《道德经》竹简,在灯下仔细研读。渐渐地,他发现这卷竹简似乎有特殊之处——每当他在月光下诵读时,竹简上的文字会微微发光,仿佛有生命一般。

这一夜,杨凡正在灯下抄写《道德经》,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骚动。他推开窗户,看到一群官兵正在殴打一个卖菜的老汉。

"交不出税钱,就别想走!"一个官兵恶狠狠地说道,举起棍子就要打下去。

"住手!"杨凡忍不住喝道,"老人家年迈,你们怎能如此对待?"

官兵转头看到杨凡,冷笑道:"哪里来的道士?多管闲事!"

"朝廷有律法,征税有制度,你们这样滥用职权,与土匪何异?"杨凡义正词严地说道。

"小子,找死!"官兵挥舞着棍子冲向杨凡。

千钧一发之际,杨凡下意识地抱紧怀中的《道德经》竹简,脱口而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