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杨凡抬头,露出温和的笑容:"师兄,这竹简是师父临终前传给我的,据说有特殊之处。"他小心翼翼地将竹简收入怀中,起身拿起药篓,"这就去。"

走出大殿,山风拂面,带着松脂的清香。杨凡深吸一口气,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内心平静如水。他从未想过要离开这座山,从未想过要涉足尘世。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这是他的人生信条。然而,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远方的战火即将蔓延到这座宁静的山观。

---

## 第1章 山河破碎

开元二十九年的秋天,终南山的枫叶红得似火。杨凡背着药篓,沿着熟悉的山路向后山走去。他哼着小调,心情愉悦,昨日抄写的《道德经》又有了新的领悟。然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

"道长,快逃!安禄山的叛军已经攻破潼关,正朝长安方向杀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从马上跌落,气喘吁吁地说道。

杨凡心中一惊,放下药篓扶起士兵:"你说什么?安禄山反了?"

"是的,朝廷军节节败退,长安危在旦夕!道长,你们这些出家人也赶紧逃命吧!"士兵说完,挣扎着想要上马,却因伤势过重倒在地上。

杨凡急忙上前查看伤势,却发现士兵已经断气。他站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安禄山反了?这怎么可能?朝廷不是一直说他忠心耿耿吗?杨凡抬头望向长安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繁华都市的烽火。

回到紫霄观,杨凡发现观内已经乱作一团。师兄弟们正在收拾贵重物品,准备逃离。

"师弟,你总算回来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得赶紧走!"一位师兄拉着杨凡的手臂,焦急地说道。

"师父呢?"杨凡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师父的身影。

"师父说要守住道观,不肯走..."师兄话音未落,远处已经传来了喊杀声。

叛军来了!杨凡心中一紧,转身跑向师父的禅房。推开门,只见师父正端坐在蒲团上,闭目诵经。

"师父,快走!叛军来了!"杨凡冲上前想要拉起师父。

"凡儿,为师已年迈,不愿再流离失所。你年轻,快走吧,带着这卷《道德经》下山,记住,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师父将那卷古朴的竹简塞到杨凡手中,眼神坚定。

"师父..."杨凡泪如雨下。

"快走!"师父厉声喝道。

杨凡含泪转身,刚跑出禅房,就看到观内已经火光冲天。叛军正在屠杀不肯离开的道士。杨凡躲在暗处,看到师父被几个叛军围住,最终倒在血泊中。他咬紧牙关,将竹简紧紧抱在怀中,趁着混乱逃离了紫霄观。

站在山腰,杨凡回头望去,曾经宁静的紫霄观已经化为一片火海。他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师父的临终嘱托在耳边回响:"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杨凡擦干眼泪,站起身来,望向长安方向。他知道,自己的修道之路,将从这里开始转向。

---

## 第2章 初入长安

长安城的街道上人潮涌动,杨凡身着道袍,怀揣那卷染血的《道德经》竹简,茫然地站在人群中。紫霄观被毁已经过去三天,他一路逃难,终于抵达这座传说中的帝都。然而,眼前的景象与他想象中的繁华盛世大相径庭——街道上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店铺大多关门歇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