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接过文书,眉头微皱:"河东道是安禄山的老巢,此行恐怕凶险。"
"正因为凶险,才需要你去。"李雪琴严肃地说,"朝廷已经收到多份举报,但派去的官员都无功而返,有的甚至...再也没回来。"
杨凡点点头:"我明白了。何时出发?"
"越快越好。"李雪琴递给杨凡一块令牌,"这是御史台的密令,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调动当地驻军。"
杨凡接过令牌,正要离开,李雪琴又叫住他:"杨凡,小心杨国忠。他是当朝宰相,杨贵妃的兄长,权倾朝野。河东道的事,很可能与他有关。"
杨凡心中一凛,点点头:"多谢提醒。"
回到住处,杨凡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出发。夜深人静时,他取出那卷《道德经》竹简,在灯下仔细研读。自从发现竹简的秘密后,他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份力量。他发现,竹简的力量似乎与他的心境有关——心越诚,力量越强;心越正,效果越好。
"道法自然..."杨凡轻声念道,"或许,这就是师父想要告诉我的道理。"
第二天清晨,杨凡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河东道的路途。他知道,这次调查不仅关系到朝廷的赋税收入,更可能牵涉到朝中的权力斗争。而他,一个刚刚入仕的道士,正站在风暴的中心。
---
## 第5章 河东惊变
河东道的秋天比长安来得更早,杨凡一行人抵达时,田野里已经是一片金黄。然而,与丰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百姓脸上的愁容。
"大人,您是朝廷派来的御史吧?"一个老农拦住杨凡的马车,"求您为我们做主啊!"
杨凡下车,扶起跪在地上的老农:"老人家,有什么冤屈,尽管说来。"
"今年的赋税比往年增加了三成,我们交不起啊!官府的人说,不交钱就抓人坐牢!"老农泪流满面,"我儿子已经被抓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老伴,这可怎么办啊!"
杨凡眉头紧锁:"赋税增加三成?朝廷并没有这样的政令啊。"
"是啊,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官府的人说,是杨宰相的命令。"老农说道。
杨国忠!杨凡心中一沉。看来李雪琴的提醒是对的,河东道的事情果然与杨国忠有关。
"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杨凡扶起老农,从袖中取出几两银子,"这点钱你先拿着,救救急。"
老农感激涕零,连连磕头。
接下来的几天,杨凡走访了河东道多个县镇,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当地官员不仅擅自增加赋税,还与地方豪强勾结,强占民田,欺压百姓。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打着杨国忠的旗号,声称这是为"平定安禄山叛乱"筹集军费。
"荒谬!"杨凡在临时住所内拍案而起,"安禄山叛乱是朝廷的大敌,怎能借此鱼肉百姓?"
"杨大人,我们该怎么办?"随从问道。
"继续调查,收集证据。"杨凡坚定地说,"一定要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然而,就在杨凡准备进一步调查时,意外发生了。一天深夜,一群蒙面人突然闯入他的住所,企图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