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没再见过林屿,却从巷口邻居的议论里,断断续续听到项目的消息 —— 施工队已经在附近勘测了,不少老住户都收到了搬迁通知。苏晚心里越来越慌,她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于是当天下午,就拿着一叠古籍修复馆的资料,去了林屿所在的项目办公室。
项目办公室设在一栋临时搭建的小楼里,里面挤满了人,到处都是图纸和文件。苏晚找了半天,才在会议室门口看到林屿,他正和几个工程师讨论着什么,眉头紧锁,神情严肃。苏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林总,能和你谈谈吗?”
听到 “林总” 这个称呼,林屿愣了一下,转头看到苏晚,连忙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先讨论,我出去一下。” 然后便带着苏晚去了隔壁的休息室。
“这是修复馆这些年修复的古籍清单,有不少是明清时期的孤本,还有一些是附近老人寄存的家族族谱。” 苏晚把资料递给他,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如果修复馆拆了,这些古籍没地方放,很多老人的族谱也会失去依托。林屿,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保留这座建筑?”
林屿接过资料,一页页认真地翻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古籍的名称、年代和修复进度,还有苏晚手写的备注 ——“这本《论语》是张爷爷的传家宝,他说要留给孙子当成年礼”“这本诗集是民国时期的,作者是巷口李奶奶的父亲”。每一条备注,都藏着普通人的情感与记忆,林屿看着看着,心里的愧疚越来越深。
“晚晚,我知道这些对你们很重要。” 林屿放下资料,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可项目方案已经提交给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