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旧馆遇故人
六月的江南,梅雨季刚过,空气里还浸着淡淡的水汽。苏晚坐在古籍修复馆靠窗的木桌前,指尖捏着极细的竹镊子,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张泛黄的宣纸碎片,贴合在清代刻本《金石录》的缺角处。阳光透过老式木格窗,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飘着糨糊的淡香与旧纸的陈味,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
修复馆是栋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青砖黛瓦,木门上还留着斑驳的铜环。馆内陈设简单,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待修复或已修复的古籍,最里侧的矮柜上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正低声播放着昆曲《牡丹亭》的唱段。苏晚的手指轻轻拂过书页上的墨迹,目光专注得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 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五年,从大学毕业后,她便拒绝了大出版社的邀请,守着这家由陈奶奶打理的老馆,一头扎进了古籍修复的世界。
“晚晚,喝杯菊花茶吧,解解乏。” 陈奶奶端着一个白瓷杯走过来,杯沿还冒着热气。老人穿着藏青色的斜襟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温和。她是修复馆的房东,也是看着苏晚长大的邻居,当年苏晚要租下这地方时,她二话没说就应了,租金也只收得象征性的一点。
苏晚放下镊子,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了暖:“谢谢陈奶奶,您今天怎么没去巷口的茶馆下棋?”
“这不是想着你一忙起来就忘了喝水嘛。” 陈奶奶在她身边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金石录》上,眼神里满是感慨,“还记得你小时候,总跟着隔壁的林屿来这儿玩,那小子总吵着要帮我整理书架,结果每次都把书弄乱。”
听到 “林屿” 两个字,苏晚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指尖的温度仿佛瞬间凉了几分。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轻声道:“都过去好多年了。”
是啊,好多年了。林屿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她才刚上高中。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初夏的午后,他背着大大的行李箱,站在巷口对她说:“晚晚,我要去国外学建筑,等我回来,一定给你设计一座最特别的房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画的那样。” 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 ——“初心”,是他们一起用美工刀刻的,“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守着它。”
那之后,他们断断续续地通过邮件联系,起初还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可随着时间推移,邮件越来越少,最后渐渐断了联系。她只从别人口中零星得知,他成了知名的建筑师,在国外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却再也没回过这座城市。
苏晚轻轻叹了口气,将思绪拉回眼前的古籍上,刚拿起镊子,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还夹杂着熟悉的男声,正和人讨论着什么。那声音低沉温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像一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她心里激起了涟漪。
她停下动作,疑惑地抬起头,朝窗外望去。巷口站着一群人,大多穿着西装革履,手里拿着图纸和文件夹,显然是在考察项目。而人群中间的那个男人,身形挺拔,穿着浅灰色的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微微侧着头,正认真地听身边的人说话,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眉眼间的轮廓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