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队的兄弟把那个药瓶里里外外查了个遍,结论让人沮丧:确实只有林姝一个人的指纹,连一丁点手套纹路或是擦拭过的痕迹都没有。就好像是她自己亲手把毒药装进了这个镇静剂的瓶子里,然后又自己拧开,吃了下去。
自杀?
现场太“干净”了,干净得刻意。一个决心自杀的人,会把家里收拾得像是样板间吗?会特意打印一个假的“地西泮”标签贴上吗?最重要的是,我们后续的调查完全找不到林姝有任何自杀的动机。她事业顺利,刚接了几个大项目,银行账户余额可观,人际关系简单,情感方面暂时空窗。一个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生活优渥、情绪稳定的年轻女性,突然用这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自杀?逻辑上说不通。
但如果是他杀,凶手是怎么进来的?怎么让林姝服下毒药而不反抗的?又是怎么离开这个密室的?最关键的是,那个只有林姝指纹的药瓶——凶手是如何做到不留任何痕迹地下毒?隔空投毒吗?
案子从一开始,就走进了死胡同。压力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
(二)窗帘上的:“眼睛”与走投无路的:“凶手”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住在了队里。排查了所有社会关系,排查了公寓楼的监控(她家是顶层,楼道有监控,但没拍到任何可疑人员,天台门锁也无破坏),甚至排查了近期化学品失窃或流通的记录,但一无所获。
林姝就像是被一个看不见的幽灵,在一个绝对封闭的盒子里,抹去了生命。
媒体开始用"完美密室谋杀”来渲染此案,上级天天盯着要进展。队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我几乎要把现场照片看出洞来。一天晚上,我又一次摊开所有现场勘查照片,一张一张地过。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每一个角落。烟灰缸干净如新,水槽下水道没有异常残留,垃圾桶里只有几片碎纸。直到我的目光第三次扫过卧室窗帘的照片时,猛地停住了。
那是一款很厚的丝绒窗帘,深蓝色,垂感很好,是为了遮光特意定做的。照片一角,窗帘靠近落地窗的边缘,大约一人高的位置,有一个非常非常不起眼的小点。颜色比周围的深蓝更深,近乎黑色,大概只有小指甲盖的四分之一那么大,边缘有点微微发硬,周围的布料纹理似乎有极其轻微的焦灼卷曲。
之前的勘查报告里提到过这个点,结论是"疑似烟头或其他高温物体无意间烫伤,无关联价值”。当时我也没在意,谁家窗帘还没个不小心烫到的洞呢?
但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我就是盯着那个小黑点看。如果是烟头烫的,通常会是圆形或椭圆形,周围可能有溅射的烟灰。但这个点的形状……有点不规则,微微拉长,更像是一个极小的光点瞬间灼烧形成的。
我立刻冲进物证室,找出了当时封存的实物——那幅厚重的窗帘。找到那个位置,用高倍放大镜仔细看。
那不是烟头烫的。烟头烫伤会有明确的灼烧圈和炭化层,但这个点,焦痕非常集中,周围的卷曲极其细微,而且……我用精密镊子轻轻拨开焦黑的纤维,在最中心的位置,似乎嵌着一点点极其微小的、亮晶晶的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