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走到光荣榜前,伸出手,轻轻碰了碰照片上周延的笑脸。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片温暖的光斑,像他画的星图里,那片雾状的星云。

回去的路上,我把周延的错题本抱在怀里,突然明白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废品站——大概是他的家人整理遗物时,不小心当成旧书卖掉了。而我能捡到它,像是种冥冥中的缘分。

剩下的半年,我像被按了快进键。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刷题刷到手指发麻,周延的错题本被翻得卷了边,红笔的批注旁,多了我用蓝笔写的“已掌握”“再练三遍”。

林小满也在努力,她的数学弱项是立体几何,我就把周延画的辅助线技巧讲给她听,看着她从“及格线徘徊”到“稳定在120分”,比自己进步还开心。

高考前最后一个晚自习,教室里的灯亮到很晚。我把周延的错题本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每道错题的批注都刻在了脑子里。最后一页的星图上,我用红笔补了行字:“等我回来告诉你,南大的星空是什么样的。”

走出教室时,林小满追了出来,递给我颗大白兔奶糖:“加油,我在南京等你。”她报考了南京的另一所大学,说“到时候可以一起去看星星”。

高考那两天,天气格外晴朗。走进考场前,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错题本,仿佛周延就在身边,说“别慌,你准备得够好了”。

查分那天,我比上次平静得多。当598分的数字跳出来时,妈妈在旁边尖叫着抱住我,我却盯着屏幕,突然想起周延的错题本里,有道数学压轴题,他写着“别怕难,拆成小问题就简单了”。

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了南京大学天文系。确认提交的那一刻,我把周延的错题本摊在桌上,对着那张星图说:“你看,我们做到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去了市一中的银杏树下。七月的银杏树长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下来,像满地碎金。我把通知书放在树下,旁边摆上周延的错题本,像是在跟他分享这份喜悦。

风拂过树梢,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周延在笑。

开学后,我在天文社认识了个学长,他说2018年确实有个叫周延的学长,拿到了保送资格,“听说他的天文笔记做得特别好,可惜后来……”

“他的错题本我带来了。”我从包里掏出那个深绿色的本子,学长翻了几页,突然说:“这笔记风格,跟系里陈列的周延学长的天文观测日志一模一样!”

系里的陈列室里,果然有个玻璃柜,放着周延的观测日志。封面也是深绿色,字迹和我的错题本如出一辙。日志的最后一页,画着和我手里一样的星图,旁边写着:“希望有人能替我完成未竟的观测。”

我站在玻璃柜前,突然泪目。原来这不是改变命运的魔法,是周延把他的认真、他的坚持、他的梦想,都藏在了错题本里,等着某个同样迷茫的人,能带着这些继续往前走。

那天晚上,我和林小满去了学校的天文台。望远镜对准猎户座时,星云的雾状光斑清晰可见,像周延说的“上帝打翻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