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09-22 02:14:33

林晓盯着“老槐树巷”的批注,忽然好奇写下这些的人是谁。她掏出手机拍照,又盯着邮箱地址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敢发邮件——怕不回复,怕不知道说什么。

走出书店时快一点了,晚风有点凉。她抬头看月亮,很小却很亮,想起书里的话:“不是所有努力都要赶时间,有些路,慢慢走也能到终点”。或许,自己一直错把“加班”当“努力”,错把“别人的期待”当“自己的目标”。

她掏出手机,在日记本备忘录里敲下:“今天在旧书店,看到了一本有批注的书。原来,有人会把城市的美好,记在书里。”

2 老槐树巷的约定

周一早上的地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林晓攥着包里的《城市的细节》——昨天从书店出来后,她还是回去把书买了,十五块钱,像揣了个小秘密。

到公司时,工位上堆了新待办:对接美妆推广、整理数据、改种草稿。刚打开电脑,小雅就拉她进会议室:“张姐说有新政策。”

张姐拿着文件夹进来,脸上带笑:“公司启动‘小众内容扶持计划’,不用局限在美妆穿搭,想做什么小众主题都可以报,预算和排期优先,数据好还能单独开栏目。”

小雅立刻举手:“我想做‘城市网红打卡地测评’!”

林晓的心跳忽然快了半拍——“城市小众角落探索”的念头像春芽冒出来。她想起书里的批注,想起老槐树巷的阳光,可无数个“万一”压得她不敢开口:万一数据不好?万一被笑话?

直到会议快结束,张姐问“还有吗”,林晓看着笔记本上偷偷写的“老槐树巷、旧书店、老钟表店”,咬咬牙举起手:“张姐,我想做‘城市小众角落探索’,写不太出名但有故事的地方。”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张姐顿了顿,笑了:“有点意思,但丑话说在前头,数据连续两周不达标就得停。”

“我知道,我会尽力的。”林晓坐下时,后背出了层薄汗,却莫名松了口气——原来说出“我想做”,没那么难。

散会后,林晓翻出手机里的批注照片,脑子里一团乱却又兴奋。大学室友苏瑶发来微信:“听说你报了小众专题?卧槽!你终于敢搞自己喜欢的了!下周我有空,陪你踩点,还能帮你拍素材!”

高中同学陈默也发来消息,附了“备选角落清单”:“老槐树巷最近局部翻新,我帮你查了附近的‘旧物仓’和‘老邮局’,标了交通和最佳参观时间,跟领导汇报时显有准备。”

看着两人的消息,林晓心里暖暖的——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折腾”。

晚上回家,林晓把《城市的细节》摊在桌上,翻到扉页的邮箱地址。她新建邮件,输了又删,犹豫十分钟才敲完地址,主题写“请问老槐树巷的阳光,真的值得去吗?”,正文简单说自己要做专题,想问问情况。

检查三遍,点了“发送”。刚挤好牙膏,手机震了——新邮件,发件人是那个邮箱地址,内容只有一句话:“明天下午3点,老槐树巷路口见,带个笔记本——周屿。”

林晓盯着屏幕愣了几秒,忍不住笑了。对着镜子比了个“耶”——主动迈出一步,真的有惊喜。

第二天下午的阳光比预报里好。林晓提前二十分钟到老槐树巷路口,攥着陈默给的“采访提纲”小本子,封面贴了可爱贴纸。巷口的老槐树很粗,阳光透过叶缝洒下细碎光斑,她碰了碰树干,紧张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