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也在寻找什么吗?”云墨对着竹牌喃喃自语。

突然,远处传来悠长狼嚎。云墨紧张地握紧防身匕首,却看见雾中亮起点点绿光。狼群!他背靠岩壁,心知不妙。

就在这时,竹牌青光大盛。雾中忽然响起奇异韵律,似笛非笛,似歌非歌。狼群绿光闪烁不定,最终渐渐远去。雾中走出一个身影——正是那夜雨中的蓑衣老者。

“跟我来。”老者言简意赅。

云墨紧随老者穿过迷雾。说来奇怪,原本浓得化不开的雾在老者身前自动分开一条小径。约莫行走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片被环形山壁包围的谷地,中央有溪流穿过,月光洒在谷中,仿佛铺了一层银纱。最奇特的是,谷中一侧草木枯黄似深秋,另一侧却百花盛开如初春,中间溪流为界,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是...”

“无名谷。”老者褪去蓑衣,露出清癯面容,“老朽没有名字,谷中人皆称我‘守寂先生’。”

云墨正要开口询问,守寂先生却抬手制止:“夜色已深,明日再叙。记住,谷中不论看到什么,皆不可妄言妄评。”

守寂先生将云墨引至一间简朴竹屋。屋中只有一榻一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灯焰竟是湛蓝色。云墨太过疲惫,不及多想便沉沉睡去。

第三章:无名之始

晨光熹微时,云墨被鸟鸣唤醒。走出竹屋,他被眼前景象震撼。

谷地比昨夜所见更为广阔奇异。溪流并非直线,而是自然蜿蜒成太极形状;东岸樱花灿烂如云,西岸乌柏墨绿如黛;空中飞鸟轨迹、地上走兽行踪,皆暗合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

守寂先生坐在溪边大石上,正将一片枯叶放入溪中。叶子在漩涡中打转,既不沉没也不漂远,就在原地旋转。

“少年人,过来。”守寂先生招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云墨仔细观看:“一片叶子在漩涡中打转。”

“只是如此?”

“还有...水流,漩涡,以及叶子本身的形态。”

守寂先生点头又摇头:“你看到‘有’,却未见‘无’。看那叶子中央。”

云墨凝神细看,才发现叶子中央有个极小虫洞,水流穿过虫洞形成微妙平衡,正是这个“无”使叶子不致沉没。

守寂先生又指向溪水:“你说这是溪水,它便永远是溪水吗?”不待云墨回答,他掬起一捧水,“此刻在我手中,可解渴;明日蒸腾上天,可为云;冬日凝结落地,可为雪。你说它究竟是什么?”

云墨怔住。守寂先生将水洒回溪中:“名可名,非常名。一切名称都是暂时假借,如同渡河之筏,渡过后便当舍弃,否则反成负累。”

云墨心中震动。他想起自己作画时,总是执着于“画得像”,给万物定名定形,却从未想过这些名称是否真的符合万物本质。

午后,守寂先生带云墨来到谷西枯黄地带。这里树木凋零,满地落叶,看似了无生机。

“死地?”云墨猜测。

守寂先生用竹杖轻触地面:“再看。”

云墨俯身仔细观察,才发现落叶下无数新芽正在萌发,枯枝间菌菇蓬勃生长,昆虫在树皮间忙碌——一种更深厚的生机在寂静中涌动。

“无名为万物之始。”守寂先生意味深长,“世人只见‘有’之繁华,不见‘无’之妙用。这谷中枯荣并存,正如天地阴阳互生。你若能领悟此中玄机,或可完成你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