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陆家嘴的玻璃幕墙映着黄浦江的粼粼波光,22岁的林晓星攥着刚发的实习工资,站在南京东路的人流里,眼里满是对大城市的憧憬。她是老家小县城来的普通女孩,在电商公司做客服,租着月租三千的老弄堂隔间,唯一的消遣是刷短视频——也是在这里,她刷到了周明宇。
周明宇的账号里全是精致生活:外滩江景房的落地窗、米其林餐厅的烛光晚餐、自驾保时捷的随手拍,配文全是“认真生活的每一天”。他主动私信林晓星,说“看你主页的日常,觉得你很干净纯粹”,几句话就戳中了林晓星渴望被认可的心思。
接下来的一个月,周明宇把“暖男”演到极致。知道林晓星加班,会订好热奶茶送到公司楼下;听说她想家,会视频陪她聊到深夜,讲自己“白手起家”的奋斗史(后来才知道全是编的)。林晓星渐渐沦陷,觉得自己撞了大运,遇到了“拯救她于平凡”的人。直到周明宇说“公司资金周转出问题,客户的预付款没到账,要是逾期要赔违约金”,林晓星想都没想,把攒了半年的五万块积蓄转了过去,甚至按他说的,用身份证贷了三万网贷。
转完钱的第三天,周明宇失联了。林晓星疯了一样打电话、发消息,只收到红色的感叹号。她去周明宇说的“公司地址”,发现是个临时租的共享办公位;去他提过的“家”,物业说根本没这人登记。直到看到同城博主爆料“沪上伪富二代专骗普通女孩”,配的聊天记录和自己的如出一辙,林晓星才瘫坐在地铁口,哭到浑身发抖。
更糟的还在后面。周明宇的“受害者群”里,有人觉得林晓星“活该,想攀高枝”,把她的手机号、工作单位扒了出来,发在本地论坛。“捞女想骗富二代反被骗”的标题被顶到首页,陌生电话骂她“拜金女”,公司同事看她的眼神带着异样,连老家的亲戚都打来电话质问“你在上海到底做了什么丢人事”。林晓星被网爆得不敢出门,躲在隔间里吃泡面,夜里盯着天花板,第一次觉得上海的霓虹那么冷。
就在她准备辞职回老家时,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我是周明宇的前同事,他欠我的钱也没还,我知道他现在在哪。”发信人是陈姐,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手里攥着周明宇伪造合同骗投资的证据。陈姐看着眼前憔悴的林晓星,冷笑一声:“哭有什么用?他把我们当傻子耍,我们就得把钱要回来,让他付出代价。”
那天起,林晓星变了。她跟着陈姐学查工商信息、调监控录像,跑遍上海的大小派出所提交证据,甚至在周明宇常去的酒吧蹲守。以前说话都不敢大声的她,能对着周明宇的狐朋狗友据理力争;曾经连地铁都怕坐反方向的她,能熟练地在各区政务中心之间穿梭。三个月后,警方以涉嫌诈骗立案,周明宇被抓时,还在和另一个女孩约会,手机里存着十几个“目标名单”。
可林晓星没等来解脱。周明宇家里托关系,退了部分赃款就取保候审,出来后还在朋友圈发“人生总有起落,感谢不离不弃的人”。更讽刺的是,之前网爆林晓星的人,现在开始帮周明宇“洗地”:“年轻人犯错难免”“他都退钱了,还揪着不放干嘛”。林晓星看着评论区,突然笑了——她不再是那个渴望被认可的小女孩,她要的不是“原谅”,是“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