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晨,阿明要走时,陈阿公把矮凳、木笼和棉垫捆在一起,又塞给他一捆干柴:“这柴是我夏天劈的,耐烧。回去让你爹好好养着,别冻着。”阿明要把怀里的铜板递给他,他硬是推了回去:“几个红薯就够了,铜板你留着给你娘买双棉鞋。”

阿明背着东西,在雪地里走了几步,忽然转过身,对着陈阿公深深鞠了一躬。雪光里,陈阿公站在门口,背驼得像座小山,却让阿明觉得比村里的老樟树还要可靠。

二、神秘居士与铜钥匙

过了没几天,一个穿青布长衫的居士来到了青溪村。居士约莫五十岁,面容清癯,手里托着个紫檀木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尊小巧的铜菩萨像。他打听着找到陈阿公的木作铺时,陈阿公正给村里的王婆婆修木盆——王婆婆的孙子把木盆摔裂了,她舍不得扔,哭着来找陈阿公。

“施主可是陈木匠?”居士声音温和,带着几分禅意。

陈阿公放下手里的凿子,擦了擦手上的木屑:“不敢当,我叫陈守义。居士找我有事?”

居士笑了笑,把紫檀木托盘递过去:“后山观音庙住持师父让我来的。他说二十年前您帮庙里修佛龛,手指受了伤,一直没来得及谢您。这尊铜菩萨像,是庙里的镇寺之物,住持说您心善,该得此缘。”

陈阿公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就是做了点本分活,哪能要庙里的宝贝。”

居士却执意要送:“住持说了,您修佛龛时,对着菩萨像磕了三个头,说‘愿菩萨保佑村里人平安’,这份心,比金子还贵重。这菩萨像不是谢礼,是给您的‘福引’,往后若遇着难事,对着菩萨像默念三声‘南无观世音菩萨’,自会有转机。”

推让不过,陈阿公只好收下铜菩萨像。居士临走前,又从袖里掏出一把铜钥匙,钥匙上刻着复杂的花纹,像是某种锁具的钥匙。“这钥匙您也拿着。”居士说,“山下镇东头有间废弃的杂货铺,铺子后院有个地窖,地窖里的东西,是给积福之人的。您啥时候想起来了,就去看看。”

陈阿公接过钥匙,刚想问些什么,居士却转身走了,脚步轻得像踩在云絮上,转眼就消失在村口的雾里。陈阿公捏着铜钥匙,只觉得钥匙上还留着居士的体温,心里却犯了嘀咕:这居士来得蹊跷,说的话也玄乎,难不成是骗子?

他把铜菩萨像摆在堂屋的供桌上,每天清晨都点一炷香;铜钥匙则被他塞进了贴身的布袋里,没跟任何人说起。村里人问起居士的事,他只说那是庙里的师父派来的,送了尊菩萨像,没提钥匙的事——他总觉得,不该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日子照旧过。开春后,青溪村闹了蝗灾,地里的庄稼被啃得只剩光杆。村里不少人家断了粮,开始变卖家具换米。有人来找陈阿公,想把他打的桌椅卖给他,他不忍心,便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分给大家。自己则每天煮点稀粥,就着咸菜过日子。

一天傍晚,陈阿公煮好粥,刚端起碗,就听见院门外有人哭。他出去一看,是村里的李寡妇,怀里抱着个饿得直哭的孩子。李寡妇的丈夫去年夏天淹死了,她一个人带着孩子,靠纺线换米吃。蝗灾过后,没人买线了,她已经两天没给孩子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