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1章 部分真相的透露

秋末的风裹着银杏叶扫过青石板路,苏晴站在巷口,望着墙根下那株老槐树。树身上斑驳的纹路像道裂开的疤,正对着一扇漆色剥落的木门——这是她连续三天跟踪林深后发现的秘密据点。他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来这里,抱着个牛皮纸袋,从未见他带过其他东西。

"苏小姐?"

身后突然响起的男声惊得她攥紧了背包带。转身时看见林深站在两步开外,浅灰色大衣被风掀起一角,眼尾的痣在逆光里模糊成一点暗斑。他手里还拎着刚买的热豆浆,塑料杯上凝着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

"你跟踪我?"他声音里没有愠怒,倒像是早有预料。

苏晴喉结动了动。三天前在咖啡馆外堵他时,他说"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见",结果她在梧桐树下等了两小时,只等来一场雨。此刻她望着他泛青的眼窝,突然想起昨晚在日记本里翻到的一句话:"雨落时总想起她发梢沾的水珠,像要把人心里的褶皱都泡软。"

"我只是..."她顿了顿,从包里抽出那本1998年的日记本拍在他胸口,"你说过会解释的。"

林深低头看了眼封皮,指腹轻轻抚过"林深1998"的字迹,像在触碰某种滚烫的东西。他退后一步靠在老槐树上,树皮蹭得大衣发出沙沙声:"跟我来。"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穿堂风卷着旧纸页的气息扑面而来。苏晴这才发现所谓"据点"不过是间十平米的旧仓库,靠墙堆着半人高的木箱,箱盖上蒙着灰,露出半截泛黄的报纸——1998年7月15日,头版标题是"我市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林深弯腰从最上层木箱里抽出个铁盒,锁扣生了锈,他用钥匙捅了半天才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本日记本,封皮从深棕到浅黄,年份从1998跳到2023,每本封面上都写着"林深",而最上面那本,赫然写着"苏晴2023"。

"你日记本里写的我,"苏晴喉咙发紧,"和我现在的生活一模一样。那天在咖啡馆看见你写我的名字,我以为是巧合...可你看——"她翻开自己带来的1998年日记本,"这上面写着'今天在图书馆看见穿蓝布裙的姑娘整理旧书,她低头时发尾扫过《百年孤独》的书脊,我数了,是第七根'。"

林深的手指突然抖了一下,铁盒在他掌心发出闷响。他抬起眼时,苏晴看见他眼底浮起层水雾,像被什么烫到了:"那是我1998年的日记。那年我18岁,在图书馆做暑期工,遇见个穿蓝布裙的姑娘。"

"可1998年我才3岁!"苏晴后退半步,后腰抵在木箱上,"你在说什么?"

"我知道这很荒谬。"林深从铁盒里抽出一本2005年的日记,翻到某一页推给她,"2005年,我在书店遇见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她蹲在儿童区看《格林童话》,把《白雪公主》那页折了角。"他又抽出2012年的,"2012年,我在公交站看见个穿校服的女生,她帮摔倒的老奶奶捡菜,菜叶子沾在她白球鞋上。"

苏晴的手指在纸页上颤抖。2005年她确实在新华书店折过《白雪公主》的页角,被妈妈罚抄了三页生字;2012年她高二,每天坐23路公交上学,有次帮张奶奶捡过菠菜,回家后洗了半宿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