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每一次“重置”,并非时间倒流,而是整个世界线基于某个尚未坍缩的“初始量子态”重新展开,但展开的过程受到一种强大“异常”的干扰,导致所有可能性都以极高的概率流向灾难性的结局。

那个“异常”,就是笔记中隐晦提到的、“观测”行为可能引来的“东西”。

他必须记录!必须找到模式!他打开一个加密文档,开始疯狂输入:

迭代7:目标:王(工人)。

干预方式:物理推离。

结果:失败。

死亡方式变更:地基水泥非相变性液化吞噬。

备注:出现信息警告(来源未知)及远距离观测者(形态不明)。

偏差值0.1%。*

*迭代6:目标:自身。

干预方式:提前避开坠落物。

结果:失败。

死亡方式:被高空坠落的钢化玻璃切片。

备注:玻璃坠落轨迹呈现非自然弯曲。

*迭代5:目标:同学李。

干预方式:阻止其进入故障电梯。

结果:失败。

死亡方式:电梯缆绳断裂轿厢坠落前,内部电路短路引发爆燃。

备注:火灾强度远超电路负载极限。

… 记录让他稍稍冷静,却也更加绝望。

异常正在适应他的干预,甚至以他的干预为食,变得更强。

下一次循环,他决定换一种方式。

他不再尝试用肉身去改变事件,而是试图用仪器进行“非介入式观测”。

他将一台高精度量子场扰动监测仪 ——秦教授实验室的宝贝——偷偷带到预测的事故点附近,一个视觉死角。

仪器可以记录微观粒子的异常活动,间接证明“异常”的存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图平稳得令人窒息,所有读数都在正常阈值内。

周围环境安静得可怕,连风都停止了流动。仿佛之前的一切恐怖都是他的幻觉。

难道…只有“主观观测”才会触发坍缩?仪器观测是安全的?

就在他产生这个念头的瞬间,约定的时间到了。

鬼使神差地,他忍不住偏过头,目光越过掩体,望向那片空地——他“观测”了。

——!

并非声音的轰鸣,而是空间的剧震!

他眼前的景象瞬间扭曲,像是透过破裂的透镜看世界。

那片空无一物的地面再次沸腾,水泥吞噬的恐怖场景重演!

而几乎在同一毫秒,身旁的监测仪发出了刺耳的警报!

屏幕上的波形图疯狂跳动,原本代表平静的直线猛地炸开成一片极度混乱的、前所未有的尖峰脉冲!

退相干波形!

仪器清晰地捕捉到了!

一种在宏观尺度上绝不可能出现的、意味着量子叠加态被瞬间破坏的极端信号!

其强度之高,足以在瞬间抹平一座城市存在的所有量子可能性!

但信号只持续了微不足道的一瞬,随即,仪器屏幕“啪”一声爆裂,冒出黑烟,彻底报废。

陈默瘫坐在地,浑身冰冷。

实验成功了,也彻底失败了。

他证明了异常的存在,证明了它确实与量子态的坍缩有关。

但同时,他也证明了,任何形式的“观测”——无论是人眼还是仪器——都是触发灾难的扳机。

甚至…他的“非介入观测”想法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观测”,引来了更强烈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