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合上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原来林伯棠是林晚秋的侄子,那他为什么要把座钟送回来?还有林晚星,她知道自己母亲的故事吗?
第二天一早,陈砚就去了巷尾的杂货店。铺子已经关了,门上贴着 “旺铺转让” 的字条,玻璃门上积满灰尘,里面空荡荡的,只剩下几个破旧的货架。
他向隔壁的面馆老板打听,老板说:“林家老爷子走后,他女儿就把铺子盘出去了,说是要回上海。对了,她走之前还问过‘陈记钟表行’,说要找一个姓陈的修钟表师傅。”
“那您知道她什么时候走的吗?” 陈砚急忙问。
“大概半个月前吧,” 老板想了想,“走的时候拉了个大箱子,好像还抱着个相框,哭得挺伤心的。”
陈砚心里一阵失落,看来林伯棠的女儿已经回上海了。他回到铺子里,看着桌上的座钟,忽然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林晚星。或许,她知道更多关于座钟的秘密。
他找出爷爷日记里提到的地址,是上海的一条老弄堂。犹豫了半天,他还是订了去上海的高铁票。他想知道,当年爷爷和林晚秋之间,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想知道,这台座钟里,是否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出发前,他给陈念发了条短信:“念念,爸去上海办点事,过几天就回来。铺子我托隔壁王叔帮忙照看,你要是有空,就去看看。”
过了很久,陈念才回复:“知道了,你自己注意安全。” 没有多余的话,却让陈砚心里暖了些。
高铁缓缓驶出车站,陈砚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日记。他不知道这次上海之行会遇到什么,也不知道能否解开心中的疑惑,但他知道,他必须去。因为这不仅仅是爷爷的遗憾,或许,也是他自己的 —— 这么多年,他一直活在对苏蔓的思念里,忽略了念念,就像爷爷当年,活在对林晚秋的遗憾里,忽略了奶奶和家人。
第三章 上海弄堂的秘密
上海的老弄堂比陈砚想象的还要拥挤。电线在空中交织成网,晾衣杆从窗户里伸出来,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风吹过,像一面面飘动的旗帜。他按着地址找过去,是一栋三层的石库门房子,门口挂着个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 “林宅”。
他深吸口气,按下了门铃。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一个穿着米色毛衣的女人,约莫五十岁左右,头发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眉眼间竟有几分像照片里的林晚秋。
“您是?” 女人疑惑地看着他。
“您好,我叫陈砚,来自苏州,” 陈砚递上名片,“我是‘陈记钟表行’的修复师,也是陈守砚的孙子。我来,是想问问关于林晚秋女士和一台酸枝座钟的事。”
女人的脸色变了变,沉默了几秒,才侧身让他进来:“请进吧,我是林晚星,林晚秋的女儿。”
客厅不大,却收拾得很整洁。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女人穿着旗袍,抱着一个婴儿,正是林晚秋。旁边还挂着一张彩色照片,是林晚星和一个年轻女孩的合影,女孩眉眼弯弯,和林晚星有几分相似。
“您请坐,” 林晚星给她倒了杯茶,“我知道您会来。我叔叔走之前跟我说过,他把座钟送回了苏州,还说如果有姓陈的师傅来找,就让我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