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09-21 01:06:41

“前儿在瓦官寺后巷淘的松烟,比寻常墨细三分。” 谢赫笑着应道,指尖拂过画中垂钓翁的斗笠,那处用了淡墨晕染,倒真像沾了江雾。

“谢兄,快来瞧瞧这新得的矿物颜料!” 隔壁坊的寒门画师李三郎突然从巷口冲出来,粗布衣衫上沾着绿粉,手里捧着个描金小盒。两人蹲在画坊后院的青石板上,李三郎打开盒子,孔雀石磨出的绿粉在阳光下泛着荧光,像把碾碎的春山装了进来。

“这般好料,得花半月俸禄吧?” 谢赫用指尖捻了点,细腻得几乎化在掌心。

李三郎叹着气把盒子盖紧:“是托人从荆州捎来的,可惜这般好料,只有权贵才用得起。昨日王尚书家的管事来索画,竟要我把他家的恶犬画成麒麟,还说画得不像就扣工钱。” 他说着从袖里摸出张草图,上面的猎犬被画得头角峥嵘,可笑得紧。

谢赫嗤笑一声,往石桌上泼了点清水:“这等‘甲方爸爸’最是难缠,改稿改到你怀疑人生。杜甫若在,怕是要写‘改稿百遍意未休,使我不得开心颜’了。” 他用指尖蘸着水在石桌上画起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那管事颐指气使的模样,惹得李三郎直拍大腿。

正说着,一阵檀香随风飘来。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缓步走来,鹤发用木簪束着,腰间挂着枚刻着 “华阳隐居” 的玉牌,正是隐居茅山的陶弘景。他目光落在谢赫案上的山水草图,指着图中远山问:“施主画山,为何不循古法用重色?这般淡墨,倒像蒙了层雾。”

“山间云雾本是淡的。” 谢赫起身拱手,指尖还沾着绿粉,“去年在栖霞山待了半月,见晨雾里的山都是这般模样,权贵要的浓墨重彩,不是山的真模样。”

陶弘景抚须一笑,指节敲了敲案上的草图:“施主可知我曾画《双牛图》?一牛首戴金笼头,被人前牵后赶;一牛悠闲水草边,饮水食草。梁武帝见了便知我无意仕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巷口那些往画坊里钻的权贵家奴,“艺术需超脱权贵,若为五斗米折腰,笔墨便失了灵性。施主这淡墨山水,倒有‘澄怀观道’的意思。”

这话让谢赫豁然开朗,倒像在墨里掺了清水,瞬间通透了。当晚他在画坊宿下,木板床咯吱作响,隔壁传来邻人喝酒闲聊的声音:“听说那谢画师三日画龙,点睛之后龙便冲天而去了!”

他探出头笑骂:“吹牛不用交税!我画龙倒是画过,前年给瓦官寺画过龙柱,点睛能飞的,那是神仙不是画师。”

李三郎端着碗糙米饭凑过来打趣:“说不定再过几年,你真能画出会飞的龙。”

谢赫摇头,从画囊里抽出张素绢,就着油灯的光铺在案上。笔尖蘸了点隔夜的淡墨,轻轻一勾,街边卖花姑娘的鬓角便露了出来,发间还簪着朵半开的栀子。他忽然想起陶弘景的话,比起虚无的传说,这鲜活的人间,才更值得落笔。

第三章:《笔底明珠无处卖》

齐武帝的肖像最终还是送进了宫,据说陛下见了那含着市井气的眼神,竟笑着赏了两匹蜀锦。谢赫本以为能就此脱身,继续在朱雀航画他的市井百态,却不料三日后宫里来了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画坊的喧嚣:“圣旨到 —— 召画师谢赫入宫,任宫廷画师,即刻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