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09-21 00:44:28

更荒诞的是一次宫宴,他给临川王递酒时,杯沿比对方的杯子低了一分,散场后就被侍御史叫去训话,说他 “失了驸马体统”。徐孝嗣耐着性子听训,心里却吐槽:这南朝的官场,比戏台子的规矩还多,怕是哪天呼吸重了,都要被安个 “惊扰圣驾” 的罪名。

不过这驸马都尉的身份,也让他真正踏入了权力的边缘。他开始接触到朝堂上的派系纷争,看到王、谢等大家族如何暗中角力,也明白御史的罚金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刀光剑影,还在看不见的地方。他隐隐觉得,这二两银子的罚金,或许只是官场给新人上的第一堂课,更难的考验,还在后头。

第四章:王俭赠诗论刚柔,吴兴太守试牛刀

二十五岁那年,徐孝嗣因表现尚可,被调任吴兴太守。赴任前,时任尚书令的王俭特意召他见面。这位出身琅琊王氏的大佬,递给他一张写着诗的笺纸,上面只有八个字:“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你这性子,不软不硬,是块做官的料。” 王俭呷了口茶,“吴兴是大郡,豪强遍地,你既不能硬拼得罪人,也不能太软任人拿捏,自己把握分寸。” 徐孝嗣揣着诗笺谢恩,心里把这话嚼了又嚼 —— 这道理跟现代职场的 “中庸之道” 差不多,可真要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到了吴兴,徐孝嗣倒真拿出了些本事。他整顿吏治,减免了部分苛捐杂税,没过半年,当地的流民就少了大半,百姓都夸他是好官。可麻烦也随之而来,一次郡里的豪强设宴,非要请他赴席。徐孝嗣知道是鸿门宴,却不得不去 —— 在地方上,得罪豪强等于断了自己的路。

宴会上,众人轮番劝酒,说什么 “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徐孝嗣本就不胜酒力,几杯下去就头晕脑胀,竟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句 “这酒不如家乡的米酒醇厚”。这话被人添油加醋传到了御史台,弹劾他 “耽于酒色,有失官体”。虽然后来王俭帮他压了下去,没受重罚,但徐孝嗣也算见识了这 “官场酒文化” 的荒诞 —— 喝与不喝,都可能惹祸上身。他望着窗外的吴兴城,忽然明白王俭的诗不是夸奖,而是警告,可这刚柔之间的分寸,他似乎还是没找准。

第五章:御前谏言休离宫,民劳止兮帝乃从

永明三年,齐武帝萧赜巡幸方山,见此处风景秀美,当即拍板要建离宫。随行的大臣们纷纷附和,夸皇帝有眼光,唯有徐孝嗣站在人群里,眉头紧锁。

待武帝兴致勃勃地问众人意见时,徐孝嗣往前迈了一步,朗声道:“陛下,江南之地尚未完全平定,百姓仍在劳作,若此时修建离宫,耗费民力财力,恐引民怨。”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连风吹树叶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武帝的脸色沉了下来:“徐卿是觉得朕不配拥有一座离宫?” 徐孝嗣膝盖一弯,跪了下去:“臣不敢。只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年太祖皇帝创业,尚且节俭,陛下今日更应体恤百姓。若百姓安乐,陛下再建离宫,方能传为美谈。” 他这话引经据典,既给了武帝台阶,又点明了要害。

武帝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罢了,就依徐卿所言。” 起身拂袖而去时,却在转身的瞬间,对身边的内侍说了句:“这徐孝嗣,倒有几分文人的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