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杜平从数码城出来,手里拿着相机,低着头走路。我开车经过他身边,他没注意到我——他大概还在想“楠楠”为什么不回他消息,为什么没赴他的“约”。想起他在论坛上发的那些帖子,我突然觉得有点可怜,他连伤害“楠楠”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躲在屏幕后面发泄自己的嫉妒与愤怒。

(三)

“伊伊”的帖子出现在“逝去”论坛时,是11月的一个阴冷的周末。我刚从公司回来,老板找我谈话,说我这个月的调研数据不合格,再这样就要开除我。我坐在沙发上,看着那张冰冷的降职通知,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键盘,看到了她的帖子:“我好像是个累赘,父母只疼弟弟,别人都看不起我,活着没有意义。”

ID“伊伊”,头像是个卡通馒头,看起来很可爱,与帖子里弥漫的绝望格格不入。我点进她的主页,看到她发的内容:“今天在食堂打工,汤洒了,被老板骂了”“同学看到我打工,我躲进了后厨”“补助寄回家了,弟弟要考高中,我要再找个兼职”。

这些文字让我想起了周海——昆明大学食堂的那个老师傅。我去年做校园调研时见过他,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手上全是老茧和烫伤的痕迹,但总是偷偷多给学生打一勺菜。有次我看到他给一个穿兼职服的女孩塞了个热乎乎的馒头,说“趁热吃”,那个女孩就是“伊伊”。那一刻,他眼中的温柔让我怔了很久。

我查了周海的背景,三年前还是工地的小包工头,开发商卷款跑路后,他欠了高利贷,老婆带着双胞胎儿子走了,现在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来切菜。他的老年机里,只有一个号码,备注是“问娃”,是老家邻居的,每周都会打一次,问女儿的情况。

“伊伊”很快回复了我的留言:“你也被人看不起过吗?我觉得自己好没用,连件新衣服都买不起。”

我敲击键盘,文字流畅地从指尖流出:“我小时候穿别人的旧衣服,玩别人的旧玩具,姨母总说我是累赘。但我知道,不是我们没用,是这个世界太苛刻。”

她发了个哭泣的表情包:“我想离开这里,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我赚的钱都给弟弟了,我连自己都养不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看着屏幕,想起周海给她塞馒头时的眼神,那是我很久没见过的温柔。我回复道:“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没有贫困,没有歧视,你可以做自己。11月12日晚上,你去学校东边的烂尾楼,我在那里等你。”

“伊伊”问:“那里安全吗?我有点怕。”

“安全,”我肯定地回复,“我会保护你。”

发送完毕,我去车库检查车子。副驾驶的血痕已经清理干净了,我换了个新的座套,是浅蓝色的,像“伊伊”帖子里提到的她最喜欢的天空颜色。那个烂尾楼是周海以前的工地,我去过一次,里面很荒凉,没有监控,风灌进去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无数个灵魂在低语,很适合做“安静的地方”。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