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迷茫现世,网络宣泄
六月的晚风裹着燥热的尾气,糊在李逸脸上时,他正攥着皱巴巴的简历,站在地铁口的天桥上。桥下车流如织,橙黄色的车灯连成流动的光河,可没有一盏是为他亮的。
半小时前,同学聚会的包厢里还响着刺耳的笑声。曾经睡上下铺的张远晃着最新款的手机,唾沫横飞地讲着自己在投行的实习经历,桌上的茅台瓶子映得他满脸红光。李逸缩在角落,面前的可乐杯壁凝满水珠,像他攥着简历时手心的汗 —— 那上面 “大学毕业生” 的字样,在毕业三个月后,已经褪成了尴尬的灰色。
“逸哥,你那新媒体的工作咋样了?” 有人凑过来问,语气里的好奇掺着几分打量。李逸捏着杯子的指节泛白,扯出个笑:“还在看。” 其实他上周刚被第三家公司拒绝,HR 那句 “你好像对未来没什么规划”,像根针,扎破了他最后一点伪装的底气。
回到出租屋时,防盗门 “哐当” 一声撞上墙壁,惊醒了楼道里的声控灯。十平米的房间里,外卖盒堆在电脑旁,屏幕亮着招聘网站的页面,停留在 “无相关经验” 的提示框。李逸把简历摔在桌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他习惯性地打开社交软件,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首页推送的 “985 毕业生创业年入百万” 的新闻,瞬间点燃了他心里的火气。“还不是靠家里关系”“运气好罢了”,他噼里啪啦地敲下评论,看着屏幕上跳出的点赞数,心里那股憋闷似乎散了点。
接着是条关于 “年轻人该不该躺平” 的讨论。有人说 “努力也未必有结果,不如佛系”,李逸立刻回复:“你那叫懒!自己没本事还找借口”;有人反驳 “生活压力大,躺平是无奈”,他又敲:“别为自己的懦弱找理由,废物才只会抱怨”。
屏幕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有人骂他 “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人说他 “现实里过得不如意,只会在网上装大爷”。李逸盯着那些字眼,眼睛发红,手指更快地敲击键盘,用更尖酸、更刻薄的话反驳回去。他像一头被困住的野兽,只能通过屏幕这道狭小的出口,宣泄着内心的愤怒、不甘和迷茫。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天渐渐亮了。屏幕上的争论慢慢平息,只剩下零星的几条回复。李逸停下手指,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着满屏的争吵记录,突然觉得一阵空虚。刚才那股发泄后的快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深入骨髓的疲惫和孤独。
他关掉电脑,房间里瞬间陷入寂静。黑暗中,他靠在椅子上,想起同学聚会上张远的意气风发,想起 HR 那句 “没什么规划”,想起自己毕业三个月来的一事无成。一种无力感像潮水般涌来,将他淹没。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这样日复一日的迷茫和宣泄,还要持续多久。
窗外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桌上的简历上。李逸看着那束光,却觉得自己的世界,依旧一片黑暗。
第二章:家族故事,心生疑惑
周六的傍晚,李逸是被母亲的电话催回家的。听筒里母亲的声音带着熟悉的嗔怪:“你爸特意买了排骨,再磨蹭菜都凉了。”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还没写完的兼职文案,指尖悬在键盘上半天,终究还是关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