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累,每天深夜,宿舍熄灯后,她都会搬个小凳子,就着走廊尽头那盏昏暗的应急灯,看书,抄写,自学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经济、管理、计算机编程……图书馆废弃的旧报纸和商业期刊,她一期期地翻。城市的霓虹透过高窗落在她的笔记本上,映亮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偶尔走神时,她望向窗外黑暗的、亮得惊人的眼睛。
四年,像一场艰苦卓绝的跋涉。她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手握几家看似不错的公司的offer。
她选择了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工资不是最高,但她说,这里“能感觉到东西在生长”。从最基础的测试员做起,挤在狭小的工位里,没日没夜地找Bug、写报告。她不怕活儿多,不怕加班,只怕学不到东西。别人下班闲聊刷剧,她抱着厚厚的技术手册啃;同事抱怨需求奇葩,她默默琢磨背后的逻辑和可能性。
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技术、产品、运营、市场……她甚至偷偷学会了看财务报表。她的勤奋和敏锐渐渐被上司注意,开始给她更多、更核心的任务。她从不推辞,每一次都扑上去,做到最好。
职位一步步升迁,从小组长到项目经理,再到部门总监。薪水翻了几番,她终于在四环外租了一个小小的一居室。搬离集体宿舍那天,她站在空荡荡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看着窗外不算繁华但灯火温暖的街景,静静地站了很久。
她给老家装了电话,隔段时间就打回去。爹娘的声音总是欣喜而局促:“小麦,别太累,家里都好,钱够用……”她寄回去的钱,他们一分也舍不得花,全都存着,说给她当嫁妆。
她只是笑笑。她的人生,早已不是那方小小的庭院所能容纳。
移动互联网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后骤然席卷一切。智能手机开始普及,3G网络铺开,人们谈论着“入口”、“流量”、“颠覆”。赵小麦血液里某种沉寂已久的东西被点燃了。她看到了巨大的、呼啸而来的浪潮。
她辞去了高薪职位,不顾所有亲友的反对和挽留。
“疯了!稳定不好吗?创业是九死一生!”
“你一个女孩子,拼到这步不容易,何必冒险?”
她把自己关在租来的小房间里,对着电脑和白板,一遍遍地画,一遍遍地算。她拉来了大学时认识的两个技术极客朋友,一个沉默寡言的学弟,一个同样不甘平庸的大学同学。团队凑齐了。
他们挤在一个廉价租来的商住两用公寓里,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卧室,泡面盒子堆成了山。她压上了工作以来所有的积蓄,甚至咬牙说服父母,用老家的房子做抵押,贷来了一笔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那几乎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和依靠。
“娃啊……要是……要是赔了……”电话那头,爹的声音抖得厉害。
“爹,信我。”她只说了三个字,喉头发硬。
开发APP的过程是一场噩梦般的马拉松。技术瓶颈、资金链濒临断裂、竞争对手的挤压、团队内部的争执……无数次,她觉得撑不下去了。凌晨三点,她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看着城市遥远核心处那片永不熄灭的辉煌灯火,觉得自己渺小得像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