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旧书,里面依然夹着那片银杏叶书签:“你看,它还是这么美。人生有不同的阶段,你现在是在积累的阶段。”

林浩然握住妻子的手,感激她的理解与支持。但内心深处,他仍然焦虑不安。三十岁,本该是事业有成的年纪,他却感觉自己还在起跑线上徘徊。

第二天去医院检查,确认了怀孕的消息。回家的路上,林浩然既兴奋又惶恐。

“我们要赶紧找更大的房子了。”他盘算着存款,“现在的一居室肯定不够用。”

杨晓芸看出他的担忧,轻声说:“别担心,我们一起面对。你的写作不会停止,只是暂缓一下。”

随后的几个月里,林浩然工作更加努力,接了不少额外的话计,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做准备。他被迫将个人创作放在一边,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家庭。

一个秋日的周末,他们终于搬进了贷款买的两居室。虽然位置偏了些,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家。整理书房时,林浩然特意把那片银杏叶书签放在新书桌的玻璃板下。

“这是我们的护身符。”他对妻子说,“提醒我不要忘记初心。”

杨晓芸的肚子已经明显隆起,她微笑着说:“等孩子出生,你要给他讲银杏叶的故事。”

孩子出生在千禧年的春天,是个健康的男孩。抱着新生儿,林浩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与爱。他们给孩子取名“林思源”,寓意不忘根本。

然而养育孩子的压力远超想象。半夜喂奶、白天工作、经济压力,让林浩然精疲力竭。他的写作时间被压缩到几乎为零,只能偶尔记录一些灵感片段。

有一天,他大学时的导师陈教授来电:“浩然,文联下个月有个青年作家研讨会,我推荐了你,到时候带作品来参加吧。”

林浩然握着电话,看着桌上堆积的稿子和旁边婴儿车里熟睡的儿子,一时语塞。

“陈老师,非常感谢您还记得我,但是...”他艰难地说,“我最近工作家庭都很忙,可能没有新作品可以分享。”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陈教授理解地说:“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作家之路漫长,不急于一时。”

挂掉电话,林浩然站在窗前良久。窗外春意盎然,新绿的银杏叶在阳光下舒展,而他却感到自己正在错过最好的创作年华。

那天晚上,等孩子睡熟后,他打开电脑,试图继续那部搁置已久的小说。但思绪纷乱,写了又删,最终只留下几行苍白的文字。

杨晓芸悄悄走进来,把一杯热牛奶放在桌上:“别太勉强自己。”

“晓芸,我害怕。”林浩然罕见地流露出脆弱,“我怕我就这样平庸下去,永远实现不了梦想。”

杨晓芸坐在他身边,轻声说:“记得我们大学时讨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吗?托马斯最终明白了‘重’的价值。现在的责任和负担,也许正是你创作的必要积淀。”

她指着玻璃板下的银杏叶:“你看它,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人生不也是一样吗?”

林浩然握住妻子的手,心中涌起暖流。也许他真的需要时间沉淀,等待适当的时机再次绽放。

孩子周岁那天,他们在家里办了简单的庆祝会。林浩然抱着牙牙学语的林思源,吹灭蛋糕上的蜡烛时,许下愿望:希望自己能成为儿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