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09-18 00:30:26

那天晚上,等客人都离开后,林浩然久违地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作为父亲的感受。文字虽然生疏,但却有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他意识到,也许作家的成长就像银杏树,需要经过漫长的四季轮回,才能展现出最美的金色。中年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窗外,银杏树叶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点头称是。

3 金叶飘摇

2015年的北京,秋意已浓。

林浩然站在出版社办公楼前的银杏树下,仰头望着金灿灿的树冠。再过一个月,他就满四十五岁了,鬓角已经染上几缕不易察觉的白霜。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他掏出来看了一眼,是妻子杨晓芸发来的消息:“晚上早点回来,思源有事情要宣布。”

他回复了一个“好”字,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办公楼。今天的编辑部例会,将决定他负责的一套文学丛书的命运。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新任主编赵总年轻有为,却对纯文学出版兴趣寥寥。

“林编辑,你提出的那套‘新世纪作家精选’计划,社里经过评估,认为市场前景不明朗。”赵总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不容置疑,“现在纸质书市场萎缩,我们应该把资源投向教辅和畅销书领域。”

林浩然感到一阵胸闷,这套丛书他筹备了近两年,走访了全国各地,挖掘了十余位有潜力但尚未成名的作家。

“赵总,这些作家的作品质量很高,只是缺少展示的平台。”林浩然试图争取,“我们可以先小规模试水,我相信...”

“相信不能当饭吃。”赵总打断他,“社里要的是实打实的销量数据。这个项目不予通过。散会。”

同事们陆续离开会议室,投来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林浩然独自坐在会议室里,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策划书,感到一阵无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年来,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加深,纯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下班后,林浩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母校北大。银杏道上,金色叶片纷纷扬扬,与二十三年前别无二致,但他的心境已然不同。

他坐在长椅上,看着来往的年轻学子,想起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那时的他坚信自己能成为中国文坛的新星,如今却连出版一套文学丛书都难以实现。

手机再次震动,是杨晓芸打来的。 “到哪了?思源和他的女朋友都在等着呢。” “马上回来。”林浩然振作精神,起身往家走。

家里,十五岁的儿子林思源和一个文静的女孩坐在客厅。杨晓芸正在厨房忙碌,见林浩然回来,使了个眼色。 “爸,这是李婷。”林思源介绍道,语气中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羞涩与骄傲。 林浩然与女孩寒暄几句后,杨晓芸招呼大家吃饭。

餐桌上,林思源突然宣布:“爸,妈,我决定报考计算机专业。” 林浩然筷子一顿:“你不是一直喜欢文学吗?去年还获了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文学不能当饭吃。”儿子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意识到失言,尴尬地补充道,“我是说,计算机专业更好就业。”

这句话与白天主编说的如出一辙,刺痛了林浩然的心。他看着儿子,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