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林浩然整理着笔记,抬头看见杨晓芸还在座位上。
“觉得怎么样?”他走过去问道。
“很有趣,虽然有些地方我没完全听懂。”杨晓芸老实承认,“但你真的很擅长引导讨论。”
林浩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是大家给面子。对了,吃饭了吗?我知道校外新开了家小面馆,味道不错。”
于是他们并肩走出教学楼。秋日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边,银杏叶在余晖中更加璀璨夺目。
面馆很小,只有五六张桌子,但热气腾腾的面条和香浓的骨汤让人倍感温暖。他们边吃边聊,从文学到电影,从校园趣事到人生理想。
“你为什么这么想成为作家?”杨晓芸好奇地问。
林浩然放下筷子,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故事有种神奇的力量。一个好的故事能让人看见自己,理解他人,甚至改变观念。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常给我讲《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那些英雄人物的命运起伏让我着迷。后来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才意识到普通人的人生也同样充满戏剧性和意义。”
他的眼睛闪着光:“中国正在经历巨变,我想用笔记录这个时代,描绘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就像巴尔扎克做的那样,做时代的秘书。”
杨晓芸被他的热情感染:“那你一定会成功的。”
林浩然笑了:“成功不好说,但我会努力。你呢?毕业后想做什么?”
“我可能会当编辑吧,”杨晓芸说,“帮像你这样的作家把作品更好地呈现给读者。”
那一刻,面馆里嘈杂的人声仿佛都远去,只剩下两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彼此眼中闪烁的理解。
随着夜色渐深,林浩然送杨晓芸回宿舍。到了楼下,他忽然从包里拿出一本略显陈旧的书。
“这是我最喜欢的短篇小说集,汪曾祺的《受戒》。送给你,算是感谢你今天来参加讨论会。”
杨晓芸接过书,发现书页间夹着一片完美的银杏叶书签,叶脉清晰如画。
“真漂亮,谢谢你。”她轻声说,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银杏叶很特别,”林浩然说,“它们即使在凋落时也保持着最美的姿态。我觉得人生也应该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们道别后,杨晓芸站在宿舍门口,看着林浩然的身影消失在银杏道的尽头。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书,那片金黄的银杏叶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此刻的她不知道,这片银杏叶将会串联起一个人漫长的一生,见证辉煌与失落,挣扎与重生,最终在时光的沉淀中散发出永恒的温度。
而走在回宿舍路上的林浩然,同样满怀期待。他抬头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向他敞开怀抱。他有才华,有热情,有明确的目标,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实现梦想呢?
年轻的心总是这样,相信未来必定光明,挫折只是暂时的插曲,成功是努力必然的结果。二十岁的林浩然,站在人生的起点,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加快脚步,想着未完的小说和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想着远方等待他去探索的世界,想着刚刚分别的那个笑容甜美的女孩。生活如此美好,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