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时间:2025-09-17 02:11:44

半年后,陈默赚了第一桶金 —— 五万块。他拿着钱,先给爸爸交了医药费,又给妈妈买了件新衣服,红色的,很衬气色。李兰穿上新衣服,对着镜子照了半天,笑着说:“好久没穿新衣服了,真好看。”

那天晚上,陈默坐在爸爸的床边,握着他的手说:“爸,我赚钱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您和妈过上好日子。”

陈建国看着儿子,眼里含着泪,含糊地说:“好…… 好儿子……”

陈默知道,这只是他逆袭之路的开始。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大的目标要实现 —— 他要让家人重新住上大房子,要让爸爸重新站起来,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第三章 微光渐亮:小工作室里的 “鸡飞狗跳”

2013 年,短视频行业开始爆发,陈默的 “推广生意” 也越做越好。他终于不用送外卖了,专门租了个小单间当工作室 —— 其实就是个十平米的房间,放了两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挤了个小沙发,招了两个兼职的大学生,一个叫小周,一个叫小吴。

小周刚大二,学的是新闻,拍视频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拍个水果切盒,能把刀子拍得像凶器;小吴学的是设计,剪辑能把温馨的餐馆视频剪成恐怖片,背景音乐放的是悬疑片音效。陈默只能自己当教练,每天教完小周拍镜头,再教小吴剪视频,晚上还得管饭,买两盒盒饭,三个人分着吃。陈默心里想:“这哪是雇员工,这是收了俩徒弟,还得包食宿。”

虽然工作室很简陋,陈默却做得很用心。他对每个客户都很负责,会根据商家的特点设计推广方案:比如水果店,他让小周拍 “水果切盒” 的制作过程,镜头特写水果的汁水,看着就有食欲;比如餐馆,他让小吴剪 “老板的故事”,比如开在老巷子里的面馆,老板跟着奶奶学做面,拍出来的视频暖乎乎的,很能打动人。

有次帮面馆推广,陈默拍了条 “奶奶的手擀面” 的视频,配文 “老巷子里的味道,吃一口就想家”,没想到视频播放量破了百万,面馆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老板王阿姨特意给陈默送了碗面,还说:“默娃,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 VIP,来吃面不要钱!” 陈默吃得热泪盈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随着合作商家越来越多,陈默也积累了不少资源和经验。他发现,很多家乡的特产 —— 比如南城的蜂蜜、山里的核桃、手工的辣椒酱 —— 品质很好,却因为没有渠道,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有次回陈家村,他看到养蜂的张大爷蹲在蜂箱旁叹气,说 “今年蜂蜜收成好,却没人来收,只能自己吃”,陈默心里一动:“要是能把这些特产卖到网上,肯定能赚钱,还能帮到乡亲们。”

他找到村长,说了自己的想法。村长一拍大腿:“默娃,你这主意好!以前有贩子来收,压价压得太低,一斤蜂蜜才给十块钱,乡亲们都没积极性。你要是能帮着卖,我们都谢谢你!”

陈默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村民们的情况。他发现,村民们的蜂蜜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味道很甜;核桃也是手工剥壳的,颗粒饱满;辣椒酱是用自家种的辣椒做的,香辣可口。但因为没有包装,没有品牌,只能卖低价,有的甚至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