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目光无意间扫过我时,我感到心跳骤然加速,慌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根本不乱的衣角。一见钟情,大抵如此。在二十一岁那个平凡的下午,我毫无预兆地坠入了爱河。
“大家好,我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老师。”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将我的注意力拉回现实,“现在开始分配课程和班级。”
当我听到“顾云舒,初中二年级英语”时,松了一口气。这正是我想要的年级。
“尹司衡,初中三年级数学。”
原来他叫尹司衡。人如其名,给人一种理性克制又极为沉稳的感觉,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不炙热却足够明亮。
分配结束后,李副校长让我们自由交流,熟悉一下未来的同事。我鼓起勇气,向他走去。
“你好,我是顾云舒。”我伸出手,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自然。
“尹司衡。”他简短地回答,轻轻握了我的手。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一股电流从指尖传遍全身。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问他,声音比预期中要小。
他转过头,似乎有些惊讶于我的直接,但还是回答了:“国防科技大的。你呢?”
“安师大。”我说,心里暗暗庆幸我们学校听起来不算太差。
“师范生啊,难怪来当老师。”他笑了笑,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我是计算机专业的,被朋友拉来凑热闹。”
“你不喜欢教书吗?”我问。
“倒也不是不喜欢,”他思考了一下,“就是觉得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学生有点紧张。”
我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自信满满的男生会紧张,但这句话莫名拉近了我们的距离。那天我们交换了QQ和手机号——那时微信还没完全普及。我小心翼翼地把他的号码存进通讯录,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备注:“阳光”。
第二章 夏日的悸动
暑期培训的日子过得充实而飞快。白天我们各自教书,晚上偶尔会在QQ上聊天。
我发现他并非表面看起来那样永远阳光。有一次,我注意到他下课时神情疲惫,忍不住发了条消息问他还好吗。
“备课到凌晨两点,”他回复道,“初三的数学比想象中难教多了。”
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回道:“需要帮忙吗?我数学还不错。”
半小时后,他发来一道函数题。我惊喜地发现这正是我最近复习过的内容,于是仔细地写下解题步骤,还附加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哇,你很厉害啊!”他的回复让我高兴得在床上打滚,隔壁床的小雅投来疑惑的目光。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有时是关于教学的困惑,有时是学生的趣事,偶尔也会聊聊彼此的大学生活。
我了解到他是军事院校的学生,管理严格,外出时间有限。他的家庭不算富裕,父母都是普通打工人,供他上学很不容易。这让我对他又多了一份敬佩和心疼。
七月中旬的一个周五,培训学校组织团建活动,去市郊的森林公园郊游。大巴车上,我故意坐在他后面的位置,只为了能偷偷看他靠在车窗上小憩的侧脸。
森林公园里绿树成荫,比市区凉爽许多。我们玩了几个团队游戏,其中有一个是需要两人三足跑的比赛。当负责人问谁要参加时,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转头问我:“要不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