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栓,麦子不错啊!”老陈头招呼道,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家的麦子明显矮一截,颜色也淡些。

“还行吧,老天爷赏饭吃。”老栓谦虚着,心里却有些得意。种地是个技术活,同样的地,不同人种,收成能差三成。

老陈头叹口气:“我家那小子不肯回来帮忙,说一天工钱二百,抵得上卖多少麦子哩。”他摇摇头,“年轻人都不愿种地喽。”

老栓没接话,心里却咯噔一下。大军也不愿种地,说是又累又挣不着钱。可地总得有人种,饭总得有人吃吧?

早饭是稀饭、馒头和一碟咸菜。春梅特意给老栓煮了个鸡蛋,塞在他手里:“爹,您吃吧,下地累。”

老栓要把鸡蛋给孙子,被春梅拦住了:“小宝有,这是给您的。”她朝婆婆使个眼色,李玉芹忙附和:“就是,你吃你的,一家子就指望你呢。”

老栓不再推辞,剥了蛋壳慢慢吃着。他瞥见春梅只喝稀饭,知道她把鸡蛋省给了老人和孩子,心里不是滋味。盘算着等麦子卖了,得多买些好吃的。

饭后,老栓正要下地,村主任王大喇叭骑着电动车过来,车把上挂着个红绸子扎的大喇叭,一路播放着政策宣传。

“老栓哥!正要找你呢!”王大喇叭刹住车,一脚支地,“过几天县里有农业技术员下来指导,你家麦子好,选定你家地做示范点,中不?”

老栓皱眉:“咋又是我家地?上次玉米示范,踩坏我好些棵。”

“这次不一样,技术员讲麦田管理,灌浆期的注意事项。到时候乡亲们都来学习,你家贡献大着哩!”王大喇叭凑近些,压低声音:“完事有补助,一百块钱呢。”

一听有补助,老栓脸色缓和些:“那行吧,别像上次那样糟蹋庄稼就成。”

王大喇叭笑着应承,又风风火火骑走了。李玉芹从屋里出来,嘟囔道:“就知道占咱家便宜,哪回不是闹哄哄一群人,踩倒一片麦子。”

老栓摆摆手:“少说两句,都是乡里乡亲的。”

接下来的日子,老栓忙着麦田管理,春梅帮着除草施肥,连小宝放学后也到地里帮忙。李玉芹在家操持家务,喂鸡喂鸭,一天忙到晚。

技术员来的那天,果然聚了百十号人。老栓的麦地被围得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听讲。技术员是个年轻人,戴着眼镜,讲得头头是道。老栓蹲在一旁听着,有些道理,也有些花架子,他心里有数,不全信也不全不信。

“要注意灌浆期的水肥管理,但不能过量,否则容易倒伏...”技术员滔滔不绝,村民们似懂非懂地点头。

老栓悄悄对身边的老陈头说:“啥过量不过量,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时候不上肥,等麦子饿肚子?”

老陈头嘿嘿笑:“你是老把式,你说咋整就咋整。”

示范结束后,王大喇叭果然塞给老栓一百块钱。老栓捏着钞票,盘算着买点肉改善生活。正要往家走,却被王大喇叭拉住了。

“老栓哥,还有件事。”王大喇叭神色有些犹豫,“刚才接到镇上通知,说要修一条旅游公路,正好从你们家地头过,可能...可能要占几分地。”

老栓顿时愣住了,手里的钞票捏得更紧:“占多少?啥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