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跟你没完!"李大山偷瞄我家玉米地的第30年,我往他家南瓜里灌了盐水。没想到这倔老头半夜翻进我院子,竟是为了…当驻村技术员翻开那个生锈的铁盒,两张泛黄的照片揭开了三十年的秘密。两个老冤家的较劲日常,藏着比陈年高粱酒更醇厚的往事。
1
烟头在田埂上忽明忽暗。我眯着眼,看李大山那老小子又在偷瞄我家玉米地。
"看够没?"我吐了个烟圈。
他假装没听见,弯腰摆弄自家秧苗。那动作假得我都想笑。去年南瓜比赛我赢他三斤半,这老倔驴记仇记到现在。
水渠边的泥印子还新鲜着。今早来浇水就发现不对劲——水流改道了,全往他家地里跑。我蹲下来摸了摸渠沿,新糊的泥巴还没干透。
"王技术员!"李大山突然扯着嗓子喊。
王小虎从村委会那边小跑过来,白衬衫沾着泥点子。这倒霉孩子,又被我们当裁判使唤。
"您二老又怎么了?"他扶了扶眼镜,笑得比苦瓜还苦。
李大山拽着他往自家玉米地走:"来评评理,是不是我家的杆子更壮实?"
我掐灭烟头跟过去。李大山的玉米确实长得好,绿油油的。但我的也不差。
"都挺好,都挺好。"王小虎搓着手打哈哈。
刘婶从小卖部窗口探出头:"比啥比?你俩年轻时为争村花打的架忘了?"她手里还抓着把瓜子,"翠花啊,快管管你家老头子!"
张翠花从菜园子那边直起腰,围裙上沾着菜叶:"死老头子,又惹事!"她小跑过来,往我手里塞了个布包,"自家腌的辣白菜,下酒正好。"
布包热乎乎的。我不用看就知道,里头肯定还藏着瓶高粱酒。这夫妻俩,一个放火一个救火,配合十几年了。
"水渠的事怎么说?"我没接布包。
李大山突然蹲下系鞋带,系得特别认真。张翠花瞪他一眼,把布包硬塞我怀里:"孩子明天放假回来,记得来家吃饭。"
太阳落到山脊后面,田里泛起一层金。我拎着布包往家走,听见王小虎在后面劝:"李叔,科学种植讲究共享技术..."
院墙上的红辣椒串晃得扎眼。数了数,比昨天多了两串。辣椒结得密实,在晚风里轻轻碰撞,像在偷笑。
灶台上还留着早上蒸好的馍。我掰开一个,辣白菜的酸辣味混着酒香飘出来。酒瓶标签上歪歪扭扭画着个笑脸——准是张翠花的手笔。
远处传来李大山骂骂咧咧的声音,混着张翠花的唠叨。我抿了口酒,辣得直眯眼。这老东西,酿酒手艺倒是没退步。
2
酒瓶刚搁下,村委会的大喇叭就炸了。"全体村民注意,县里要搞种植比赛,示范户定老李和老张两家......"
我一口酒呛在嗓子眼。这不明摆着让我跟李大山那老小子再干一架吗?
第二天量地,太阳毒得能晒死人。李大山早早蹲在田头,草帽檐压得遮住半张脸。看见我来,他故意把皮尺拽得哗啦响。
"王技术员!"我抢先喊住路过的小伙子,"先量我家的。"
王小虎公文包差点掉地上:"张叔,这得按顺序......"
"放屁!"李大山蹦起来,"我家地靠东,太阳升起先照我家!"
"照你个头!"我扯住皮尺另一头,"去年修水渠,你家多占半米当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