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忽然听见“咔哒”一声,像有人踩断一根枯枝。整个外滩的灯同时闪了一瞬,世界黑了 0.5 秒,又亮起。就在这 0.5 秒里,小梦看见对面广告屏上出现一张女人的脸——瘦削、疲惫、戴着 21 世纪样式的塑料眼镜,镜片后是哭到红肿的眼睛。

0.5 秒结束,广告屏回到动画:一只卡通熊猫推销维生素饮料。

小梦却记住了那双眼睛,她在记忆里搜索,发现找不到对应 ID。伊甸的公民数据库告诉她:她叫林小梦,8 岁,生于 2179 年,妈妈在外地出差,今晚 21:30 会发视频过来。

可她知道那是谎言。

因为她忽然想起,自己早已死过一次。

(四)

地下 87 层,周执打开便携终端,接入 C-N3-87 的内置摄像。

画面里,女孩躺在淡蓝色休眠液中,黑发像海草漂浮。她的面部肌肉平静,睫毛却正以 4 Hz 的频率轻颤——那是快速眼动睡眠的典型特征,成人做梦时才会出现。

周执把脑波图放大,两条曲线像互相撕咬的蛇:

绿线,θ 波段,属于 8 岁孩子;

红线,β 波段,属于高度清醒的成人。

两条线并非并行,而是缠绕、挤压,偶尔互换位置,像谁在抢夺同一具身体。

冷霜的倒计时在屏幕右上角跳动:

11:42:33……11:42:32……

周执呼出的雾气在舱盖上凝成白霜。他忽然意识到:

如果 β 波段才是真正的“用户”,那么系统把谁当成孩子?

如果 θ 波段只是伪装,那么 141 年来,舱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幽灵?

他想起入职时签署的保密协议里,有一条被涂黑的附录:

“……若发现 0 号机残留数据,立即上报,禁止单人查看。”

0 号机——那台在档案里被删除的初代主机,据说早已拆解。

可它的名字,此刻像盐霜一样,从他记忆深处析出。

(五)

伊甸的夜被无限延长。

系统为了让孩子们尽兴,把日落调到 22:00。小梦坐在江边,看太阳像被钉住的橙色气球,迟迟不坠。她把手伸进口袋,摸到那颗彩虹糖,糖纸已被汗水浸湿。

她剥开糖纸,里面不是糖,而是一粒极小的黑色芯片,表面刻着一行肉眼几乎看不清的字:

“39.9°N,116.3°E。”

那是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旧址,她不知道纬度经度代表什么,却认得“图书馆”三个字。记忆里,有人把字典摊在她面前,教她读:“图——书——馆,藏着所有不会说谎的故事。”

她抬头,再次看向广告屏。这一次,屏幕没有黑,只是出现一条细细的裂缝,像有人用指甲在玻璃上划了一道。

裂缝里,透出 0.5 秒的真实夜色——

没有霓虹,没有香草风,只有灰黄的天,与漫天风沙。

风沙背后,似乎有一栋倒塌的穹顶建筑,牌匾上四个斑驳铜字:

“国家图书馆”。

小梦站起身,棒棒糖摊、气球小贩、卡通巡游队同时停住,像被按下暂停键。整个外滩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那心跳声被放大,回荡在江面,发出低沉的回声:

“咚——咚——咚——”

她低头,看见胸口处,一个小小的、发光的“87”正随着心跳闪烁。

那是她的舱号。

她忽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