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林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有种看透世事的淡然:“这是个好主题。现代人有着无数方式相遇,却越来越难真正相知。”

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昆德拉到鲁迅,从油画到文学,从记忆中的老电影到各自旅行中遇到的趣事。当夕阳西下,橙红色的光芒洒满咖啡厅,她起身告别时,我突然感到一阵恐慌,仿佛某个重要的东西即将从指间溜走。

“能再见面吗?”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林晓顿了顿,从包里拿出画笔,在我的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一串数字。

“打电话给我。”她说,然后转身离去,留下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和一颗已被搅乱的心。

那晚我失眠了。脑海中全是她的身影——不仅是她的美丽,更是她的思想,她说话时微微皱眉的样子,她倾听时专注的眼神。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见钟情,更像是一种灵魂的认领。

我的目光,终于找到了第一个落点——她的灵魂。

第二章:灵魂共振,渐入佳境

第一次约会,我选择了市立美术馆。

林晓站在一幅抽象画前,阳光透过天窗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我看着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美得令人屏息”。

“你看,”她指着画作上交织的色块,“这像是内心冲突的视觉化表现。热烈的红色被冷静的蓝色压制,但仔细看,红色其实在试图突破。”

我靠近一些,闻到她发间淡淡的茉莉花香。“像是理智与情感的博弈。”

她转头看我,眼睛亮了起来:“Exactly!你看到了本质。”

我们沿着画廊慢慢走,她为我讲解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技巧。我发现自己不仅被她的美貌吸引,更为她的才华和智慧倾倒。

“你为什么选择油画?”我问。

林晓沉思片刻:“因为油画允许修改和覆盖。每一层颜色都在底层之上创造新的可能,就像我们的生活,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层次。”

走出美术馆,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我们沿着河岸散步,樱花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粉色的雪。

林晓轻轻哼起一首歌,旋律陌生却动人。

“这是什么歌?”我问。

“我自己写的。”她略显羞涩地低下头,“偶尔会有旋律出现在脑海里。”

我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你真是个宝藏,林晓。每多了解你一点,就发现你更多的才华。”

她的脸颊泛起红晕,在夕阳下格外迷人。我们的手背不经意间相触,谁都没有移开。然后,很自然地,我的手指滑入她的指缝,与她十指相扣。

她的手温暖而有力,指尖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

第三次约会是在电影院。黑暗中,我们的手始终握在一起。电影情节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她专注的侧脸在银幕光线下明明灭灭,记得她笑时微微颤动的肩膀,记得她看到感人处悄悄抹去眼角泪痕的动作。

电影散场后,我们站在影院门口,谁也不愿先说告别。

“要不去我工作室看看?”林晓突然提议,“我有些画想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