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犹豫了片刻。内心深处有个声音提醒我不要太快陷入,但另一个更大的声音说:跟随你的心。
“相信我。”她仿佛看穿我的顾虑,笑着说道。
她的工作室兼公寓位于一栋老式建筑的顶楼,空间不大但充满艺术气息。画作随处可见,有的完成,有的还在创作中。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混合着她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
最引人注目的是窗前那幅半成品——一个男人的背影,站在海边,望向远方。
“这是我最近的创作。”林晓说,声音有些紧张,“名为《目光》。”
我走近细看,突然意识到画中的背影似曾相识。那件衬衫,那个发型...
“这是我?”我惊讶地问。
林晓点头,脸上泛起红晕:“从咖啡厅那天开始画的。我想捕捉那种...寻找的目光。你不是在问,你的目光该放于何处吗?”
画中的“我”站在波涛汹涌的海边,目光投向远方的海平线,既有迷茫又有渴望。林晓不仅画出了我的外形,更捕捉到了我内心的状态。
我转身面对她,心跳加速。她微微抬头看着我,眼中有着我从未见过的脆弱和期待。
“我找到答案了。”我轻声说,双手轻轻捧起她的脸,“我的目光应当,也只应当,落在能与之灵魂对话的人身上。”
我们的第一个吻,温柔而绵长。那一刻,我明白了昆德拉笔下“灵与肉不可分割”的真谛。当两个灵魂共振,身体的吸引不过是必然的结果。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我们在一起已经两个月,每一天都像是新的发现。我见过她凌晨三点在画室挥毫的专注,她也见过我截稿日前焦头烂额的狼狈。我们讨论艺术、文学、生命的意义,也为了挤牙膏的方式和洗碗的顺序争吵。
但每次争吵后,我们都会坐下来,坦诚地交流感受,寻找理解与和解。林晓说,爱情不是没有分歧,而是学会如何分歧。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躺在公寓地板上,听着老唱片。阳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你知道吗,”林晓突然说,“我以前很害怕亲密关系。”
我侧身看她:“为什么?”
“因为我父母的关系很糟糕。他们互相控制、猜疑,最后离婚时闹得很难看。我从小就告诉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我握住她的手:“谢谢你信任我。”
她微笑起来,眼中有点点泪光:“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是只想占有我的身体或时间,你真正看到了我——那个真实而不完美的我。”
我把她拉入怀中,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头顶。在遇见林晓之前,我以为自己懂得爱情;遇见她之后,我才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
我的目光,找到了第二个落点——她的全部,包括光明与阴影。
第三章:雨夜惊雷,信任崩塌
十月的一个雨天,我提前结束了在外地的文学讲座活动。原本计划明天回来,但我想给林晓一个惊喜。